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治疗 > 治疗知识

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时间:2009-12-06 点击: 标签:

  
外源性胰岛素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胰岛素有两类:一类从牛、猪胰腺提取纯化而得;另一类是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人胰岛素。按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可分为速效、中效、长效三类。
应用胰岛素的指征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代谢紊乱、合并慢性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妇女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合并结核病、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等。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低血糖反应、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厚、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加重、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对胰岛素产生耐受性等。
在临床上最好以用基因工程制备的人胰岛素,因其纯度高,氨基酸序列与人胰岛素相同,故疗效好,几乎不发生过敏反应,极少产生胰岛素抗体。目前,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对采用胰岛素治疗抱有偏见,认为胰岛素是激素,用了就撤不下来,需终身使用;使用胰岛素太麻烦、太痛苦等。基于这种偏见,他们久久不接受胰岛素治疗,致使长期高血糖加速了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而事实上,有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解除了高糖的毒性作用,可使自身胰岛细胞得以歇息,有利于促进自身胰岛的修复及内分泌功能的改善。
现代观点是足量磺脲类口服药物不能使空腹血糖<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就应尽早使用胰岛素。一般正常体重的成人每天可从15~20 U开始,因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每天胰岛素的产生率约25 U;肥胖的患者由于胰岛素抗性可从每天25~30 U开始。更换剂量前,同一剂量的胰岛素最好持续用几天,但胰岛素剂量最好按照患者具体血糖等情况加以调节。

小结
对于1型糖尿病,一般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糖尿病约>95%的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在临床上对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对不良反应的重视不足,往往是初始剂量过大或超剂量使用,导致低血糖反应。特别是磺脲类口服药物的初始剂量应从小开始。
临床医生往往对肝肾等器官的不良反应重视,而对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常不予理会,如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的胃肠道反应,除腹胀外,还可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等,如小剂量使用仍不能耐受者不能使用。还应该强调的是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合用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加重,这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另一方面,许多患者或一些非专科医生在运用胰岛素上仍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患者具备胰岛素的应用指征仍坚持不用,致使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控制不良,可使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肢体坏疽、尿毒症等发病率增加数倍,使一些糖尿病患者非死即残,预后不良。故医生应指导患者对胰岛素的应用指征有所了解。
不管是应用口服降糖还是应用胰岛素,患者需要经常查血糖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关注高血糖的同时更要警惕低血糖,因为血糖过低或者是发生了低血糖,临床结局也比较严重。所以,对于老年患者,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 mmol/L仍属于较满意;空腹血糖7 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11 mmol/L左右属于尚可接受水平。总之,对于>65岁老年人,血糖控制的标准可适当放宽。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