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血糖仪 >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须“点线面”结合

来源:未知 作者:editor_yao时间:2009-04-16 点击: 标签:

  

专家:血糖控制、监测误区最多

  糖尿病患者是否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忘记吃降糖药,下一顿是否要补上?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扬子晚报联合举办的免费糖尿病营养干预体验班上,通过举办血糖控制讲座和血糖监测体验,广大“糖友”们认识了在控制血糖和监测血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血糖控制原则和方法。

  情绪低落可能是血糖过低

  在题为《糖尿病治疗措施之一》的互动讲座中,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教育科科长李燕谈到她曾遇到的一个病例。60多岁的黄老伯已是10年病程的“老糖友”,刚入院几天里,每到中午11点的时候,黄老伯总是显得一脸忧郁,表情呆板,有时“面壁”,有时则一动不动地盯着远方。这时,该科的何戎华主任医师却指出,黄老伯很有可能出现了低血糖

  经检查,黄老伯的血糖值仅为2.6,而正常人空腹状态下应为5.6。“特别值得广大糖友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但对病人本身来说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似。”心慌、出汗不再是低血糖的唯一症状,李燕说,很多“糖友”认为把血糖降低就是好事,但是低血糖一样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严重的低血糖会引发脑卒中,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还会使患者原有的视网膜病变加剧。

  医生立刻对黄老伯展开严密的血糖监测,发现他每天中午11点、傍晚5点和夜间最容易发生低血糖。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用药剂量,黄老伯再也没有出现“面壁思过”的情况了。

  血糖水平需要看三类“测验”

  看了报纸专程从江浦赶来的李奶奶很高兴,在此次免费糖尿病营养干预体验班上专家特意讲授了怎样正确测试血糖,解决了她平时的好多疑问。

  “从目前来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率太低,达标率也低,”李燕说,在实际接触中发现不少患者不愿意把钱花在检测上,有些人检测了却不作记录,还有的患者面对结果不会分析。此次体验版特意设置了实际操作环节,让“糖友”们在专家面前测试血糖,分析不足与误区,起到规范血糖监测,提高达标率的目的。

  专家提醒,监测血糖须“点、线、面”三者结合。点,即每天7次,监测“当时”的血糖情况,就像“小测验”。线,即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如同“期中考试”。面,即监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情况,如同“期末考试”。

  李燕举例,“点”高而“线”正常,说明平时血糖控制良好;“点”、“线”都高则说明控制不好;“点”正常而“线”偏高,说明在最近一次抽血前注意控制血糖,但是最近2到3个月的控制不理想。

  每个人都能成为血糖控制“高手”

  免费糖尿病营养干预体验班上,江苏省人民医院糖尿病中心蔡娅针对“糖友”们一些普遍疑问和常见误区,为大家答疑解惑。蔡娅指出,血糖控制目前存在着不少误区,但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便可以触类旁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控制血糖的“高手”。

  误区一:吃了降糖药,饮食就不用控制了。这是一种错误且危险的认识,如果不进行饮食控制而仅依赖降糖药物,降糖效果不会好。而且降糖药超量服用会造成低血糖及药物不良反应。

  误区二:忘记吃药,下一顿都应该补上。要根据血糖测试结果决定是否补药,如果短效的药物(1天2到3次)的药物就不能补,长效的药物(1天1次)可以补。

  误区三:降糖药会损害肝肾,不能长期服用。口服降糖药对肝、肾的影响并不大,如果长期高血糖不服药,那会对肝、肾的危害更大。

  误区四:不敢活动,怕累着。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但不宜过量,以活动后感到身体轻松、不疲劳为宜。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