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知识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

来源: 作者:时间:2008-11-20 点击: 标签: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而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时,普遍面临着一项艰难的选择——是使用胰岛素还是使用口服药?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适合这位患者的药。有的患者适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有的则需要注射胰岛素。不少患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长期口服降糖药安全吗?会不会损伤我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为什么我要打胰岛素?究竟哪种治疗方案最适用于我的病情?本文就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常见的一些情况,做出分析,希望能帮助糖尿病患者解除困惑,更好地配合治疗。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大类
  
  在临床上,大部分轻、中度的初发糖尿病患者是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只要合理选用,血糖也能控制得很好。
  口服降糖药的五大类分为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及餐时血糖调节剂。这五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服药时机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1.磺脲类: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目前临床应用的该类药物主要为第二代,如格列吡嗪(如美吡达)、格列本脲(如优降糖)、格列齐特(如达美康)、格列喹酮(如糖适平)、格列吡嗪控释片(如瑞易宁)等。由于每种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排泄途径不同,临床选择用药也不同。如格列吡嗪半衰期短,老年人使用较安全;格列本脲与磺脲类受体结合后不易分离,降糖作用强且持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而格列喹酮主要从胆道排泄,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另外,格列美脲(如亚莫利)为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物,其半衰期长,每日给药一次就能良好控制24小时血糖。由于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非肥胖者。此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服药期间应注意血糖的监测。
  
  2.双胍类:其作用机制是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磺脲类药物合用,可改善继发性药物失效;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此类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如二甲双胍片、格华止)。由于二甲双胍还有降低体重、调节血脂的作用,适用于饮食控制不佳、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等。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可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餐后服药。
  
  3.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缓或减少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曲线比较平稳。主要制剂有阿卡波糖(如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如倍欣)。服药时间为餐前即刻或开始吃第一口饭时嚼碎吞服。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胀、排气增多,个别会出现腹泻等。
  
  4.胰岛素增敏剂: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单独应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合用均可改善糖代谢,肥胖者疗效更佳。主要制剂有罗格列酮(如文迪雅)、吡格列酮(如艾汀)。患者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相、肝功能的改变。
  
  5.餐时血糖调节剂:近年来研制的促进胰岛素快速释放的口服降糖药物,可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在每次进餐时即刻服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制剂有瑞格列奈(如诺和龙)、那格列奈(如唐力)。因该类药物92%在肝脏内代谢,故肝功异常者慎用,而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酌情使用。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