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神经病变

专家解读糖尿病神经病变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于棉荣时间:2010-09-21 点击: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对触摸到的物体性质不易判断,手里拿着的东西(比如水杯)的状态不易感觉得到,鞋里的异物(比如小石子)感觉不到会把脚硌伤,其后果不可想象。 足底的感觉障碍,走路“像踩棉花”,对楼梯或道路的感觉不灵敏,容易摔跤、崴脚、骨折,最怕骨折的部位是股骨颈,骨折后长不上,只能换人工关节。
  3.痛觉障碍
  (1)机体受伤后不感到疼,不能及时处理会感染,如果是足部受伤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常常因小小的伤口导致严重的感染和截肢。
  (2)神经性关节损伤(夏柯氏关节)
  关节的结构是很复杂的,无论哪个地方有了毛病关节都会疼,这个关节就“不吃劲儿”,就不会使用这个关节,就是对关节的保护。如果痛觉神经障碍,受伤的关节该疼的时候不疼,还继续使用这个关节,关节会肿胀、变形、功能障碍。这种关节损伤机理首先是由名叫“夏柯(Charcot)”的医生阐述的,故把这种关节损伤命名为“夏柯氏关节”。
  (3)如果患有冠心病,当冠状动脉痉挛、狭窄使心肌缺血时,或当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时,心脏都要剧烈疼痛,常使疼痛一霎那的动作停止不动,待疼痛缓解后再做原来的动作,这是对心脏的保护。如果疼痛神经障碍,心肌缺血时感觉不到疼,还在继续原来的动作,势必是对心脏的严重打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糖尿病患者要警惕“无痛性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梗死”,不要以自己症状的轻重决定是否到医院就诊,一旦有不好的迹象应当马上到医院就诊,最好到急诊看病,以得到及时地诊治。 
        4.本体感觉(位置觉)障碍
  如果本体感觉神经障碍,眼睛不看着不知道自己的手脚或其他部位在空间的位置,上下楼梯不看着不知怎么迈步,黑天不敢走路。
  5.深部感觉障碍
  如果深部感觉神经障碍,对外界的震动不灵敏,感觉越差说明神经病变越重。做震动测试是衡量感觉神经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四)末梢神经炎
  是糖尿病常见的皮肤神经末梢病变,临床表现为:最初对各种感觉敏感,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触觉过敏、疼痛剧烈,甚至不能盖被子、感觉异常、如麻木、蚁爬感、发热、触电样感觉、常为对称性、手套样、袜子样分布,进一步各种感觉迟钝或消失。当机体遇到刺激(如高温、刺痛)时,不能迅速离开而被烫伤、刺伤。
  (五)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也称副交感神经)组成的支配内脏活动的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病变会引起全身内脏活动的紊乱:
  1.体位性低血压
  当人们从躺着或蹲着的体位站起来的时候,由于重力和惯性的原因,人体的血大部分处于较低位置,大脑缺血,这时交感神经马上兴奋使血管收缩,血液就能充分地供应大脑。如果交感神经功能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形态,大脑会因供血不足使人感到眩晕、眼花、心动过速、晕厥或意识丧失,收缩压下降≥3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20mmHg。这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较晚期的一种表现,愈后较差。
  2.心率调节功能差
  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是慢的,是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互相作用平衡的结果,此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高于交感神经,当人在运动或增加体力负荷时,交感神经的兴奋高于迷走神经,使心率加快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当控制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有病变时,往往迷走神经的病变程度大于交感神经,显得交感神经在静息状态下过度兴奋,使心率过快,但是当增加心脏负荷时交感神经又不能及时地使心率加快,适应机体的需要。
  3.胃肠功能紊乱
  (1)食道张力低下
  植物神经可以使食道保持一定张力,当植物神经病变后食道的张力低下,食道扩张,蠕动减慢,病人感到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有烧灼感。
  (2)胃轻瘫
  胃要保持一定的张力,还要不断地有规律地蠕动,使食物进行初期消化,胃和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幽门有规律地扩张、收缩,配合向十二指肠蠕动食物,这些动作的协调都是由胃肠的植物神经控制的。当胃肠神经出现病变,胃的张力减弱,收缩功能障碍,幽门张力增加,造成病人进餐后腹部胀满、有时出现恶心、呕吐。
  (3)胆囊张力低下
  胆囊的张力的维持和收缩也是需要植物神经控制的,当食物,尤其是含脂肪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就会收缩,将胆汁排到十二指肠内消化食物。植物神经的病变使胆囊张力低下,胆囊扩张,收缩力很低,进食后胆囊不能有效地收缩把胆汁排到十二指肠内消化食物,胆汁不能排空最容易引起胆囊炎、胆石症。
  (4)肠道功能紊乱
  小肠是消化吸收食物的,大肠(也称结肠)是吸收稀排泄废物的水分,使稀排泄物成为较稠的大便排泄出去。支配肠道的植物神经使肠道有规律的蠕动是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废物的排泄。当肠道植物神经有病变时,肠道的蠕动异常,蠕动太快会腹泻,蠕动太慢会便秘,糖尿病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病人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同时伴有相应的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的症状。
  4.出汗异常
  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当气温达30oC左右时开始出汗,出汗的生理作用是降体温。当运动时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多,也需要以出汗的方式排热降体温。这些也都是植物神经调节的。当控制出汗的植物神经有病变时,出汗降温会异常。
  有人躯干下半部(肚脐以下)及双下肢或肢体远端汗少或不出汗,而上身、胸前、背部、头颈部出汗过度。下肢寒冷上肢多汗。严重时可因体温调节功能丧失致体温升高、中暑或虚脱。
  有人在静息状态下气温不到30oC时即发生不同程度的出汗,严重者全身冒冷汗、盗汗。
  味觉性出汗:当咀嚼食物时面部立即出汗。
  糖尿病性少汗:在静息状态下气温超过30oC时仍不出汗,可表现为对称性或局限性。
  限局性多汗症:表现为机体某部位出汗增多,常见的部位有手掌、跖部、前额、胸部。
  5.神经性膀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