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血糖仪 > 高血糖

血糖波动别超过5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郭立新时间:2010-09-12 点击: 标签: 血糖波动   低血糖   降血糖

  

同样是血糖高,高血糖实际上分为两种: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和慢性波动性高血糖。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糖波动的幅度在糖尿病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的血糖控制应实现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的三方面控制。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著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既然意识到了血糖波动的危害,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应该尽量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提倡“平稳降糖”。有学者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毫摩尔/升以内。具体措施包括:1.确定合适的降糖目标;2.选择恰当的药物;3.控制餐后血糖过度增高;4.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很容易诱发血糖波动,尤其要注意。仅靠饮食和运动控制的糖友很少发生低血糖,但注意不要漏餐。口服降糖药使用当中,二甲双胍、噻唑唍二酮较少引起低血糖,使用长效磺脲类药物者则要警惕低血糖,短效磺脲类药物和苯磺酸类药物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低。餐前普通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容易导致下一餐前的低血糖,超短效胰岛素则可以减少其发生的机会。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的作用更加平缓,持续时间长,和传统的中效胰岛素相比,能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新型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的特点,即血糖高时药劲大,血糖不高药劲小,单用时极少发生低血糖。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