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糖尿病足

对于糖尿病病足,多元思路让您“足”智多谋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陈燕时间:2009-12-16 点击: 标签: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肢端麻木、疼痛、发凉和(或)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继续发展则出现下肢远端皮肤变黑、组织溃烂、感染、坏疽。糖尿病足溃疡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治疗相当困难,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本病属中医“筋疽”、“脱疽”等范畴。
  
  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
  
  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糖尿病足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阴虚、阳虚或气虚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由于本病既有糖尿病和其他合并症的内科疾病的表现,又有足部病变的外科情况,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一旦发病,病情发展急剧,病势险恶。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本,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意扶正与祛邪并重,强调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相结合的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原则,。治疗上采用补气养阴,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等方法,辨证论治,内外兼修,多管齐下。
  
  多管齐下,内外兼修
  
  中医在治疗上讲究辨证论治,注重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全身治疗有口服中药和中药的输液制剂治疗,对于控制全身的感染,改善血凝系统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并对创面的排脓生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汤药疗法:
  (1)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临床表现为肢端坏疽,颜色发黑,创面渗出物较少,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本病为寒凝血瘀,脉络阻滞。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大法。当归、芍药、桂枝、莪术、丹皮、附子、川芎、牛膝等药物并加减。
  (2)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临床表现为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出物较多,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数。本证病机为湿热下注,瘀血内阻,由于湿热血瘀,脉络不通,局部失养,肢端坏疽。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大法。金银花、玄参、当归、茵陈、栀子、半边莲、连翘、桔梗、牛膝等药物并加减。
  (3)热毒炽盛,阴伤血瘀证:症状为肢端坏疽,肉腐糜烂,灼热肿痛,疮面有脓性渗出,明显紫黑,伴有高热,神昏,口渴多饮。舌紫暗,苔黄燥,脉细数。病机为热毒血瘀,淤血内阻,故肢端坏疽,疼痛剧烈,热盛内腐。以清热解毒,养阴活血为法则。黄芪、石斛、当归、牛膝、紫花地丁、太子参、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等药物随症加减。
  (4)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表现为肢端溃烂,新肉不生,愈合迟缓,患者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或头晕,乏力,口干,目涩,舌暗淡,脉细弱或细涩。本证为坏疽后期,气阴两伤,精伤血瘀证,由于气阴两虚,淤血内阻,肢端溃烂,正气大衰,精血不足,故新血不生,新肉不长,愈合迟缓。治法为补气养阴,化瘀通络。党参、麦冬、当归、牛膝、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枳壳、地龙、熟地等药物随症加减。
  创口的换药及处理: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最具特色的要数中医外治法,重在局部辨证。包括手术清创、中药化腐清疮术、中药清消敷贴等。
  创口未溃,局部红肿热痛者,外敷黄连膏,如意金黄膏。
  创口已溃或坏疽形成者,要结合全身情况及创面情况采取分期分批的蚕食处理方法,切忌盲目大面积清创,以避免坏死组织向深部蔓延,加重坏疽面积及程度,甚至造成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干性坏疽未并发感染者,采用清洁换药的方法,忌用油膏外敷。
  溃疡或并发感染者,可用宁舒洗剂泡洗后再用宁舒洗剂或溃疡油纱条外敷,外用如意金黄膏或黄连膏箍围以清热解毒,消肿。
  创面腐肉难脱者,可用九一丹或五五丹、生肌育红膏以化腐清创。
  创口脓液已尽,腐肉已脱,可用生肌育红膏、育红膏、康复新等换药,促进组织修复、创面愈合。
  推拿疗法:
  推拿脊柱夹脊穴,揉压曲池、足三里,揉压中脘、关元、气海、肾俞、脾俞、命门、天枢,双下肢向心性推法,按压气冲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浸泡熏洗:
  中药泡洗一方面可达到充分引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中药直接作用到创面各肌腱间隙,改善创面的外环境,使其尽快达到适宜创面生长的条件,促进创面愈合。
  清化湿毒法:适用于脓水多而臭秽重、引流通畅者,药用土茯苓、马齿苋、苦参、明矾、黄连、蚤休等。温通经脉法,适用于阳虚络阻者,药用桂枝、细辛、红花、苍术、土茯苓、黄柏、百部、苦参、毛冬青、忍冬藤等。
  将外洗的中药适量放水煮沸后,先熏后洗,注意浸浴时水温不要太高。可作局部浸泡,也可做全身药浴。
  
  防微杜渐,预防为主
  
  中医最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预防要注重饮食调整与适当的锻炼。中医有较多的食疗配方,如葛根粉粥、山药粥、生山药知母汁等等,对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有很大的好处。适当地活动足踝与脚趾对预防糖尿病足也有一定作用。中医认为:经气始发于肢末,犹如小溪之源、井中之水,源源而出,继而汇成细流、大河、大海。经穴当中的井、荥、输、经、合五腧穴均在肢末,而肢末的适当锻炼对于经气的发生和气血的输布是有很多好处的。而从局部来说,对于足部的保护更加体现了中医的特色,特别是中药泡洗足部,不仅有活血通脉的作用,对糖尿病足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有意识地对足部进行保护。如:减肥以降低足部的压力,不要穿过紧的鞋袜,不要用热水烫脚,不要光脚行走,尽量避免修脚以减少足部受伤的机会,避免足部皮肤破损等等。由于糖尿病足致残率和截肢率较高,治疗过程长,医生和患者家属要向患者解释病情,减轻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以解除其思想负担,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