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资讯 > 《中华糖友》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诊治

来源:糖尿病之友 作者:时间:2011-10-25 点击: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出现蛋白尿,除了由糖尿病肾病引起外,尚有不少因素可以引起,医患不必过度紧张,尚需认真分析。根据我们临床所见因素,小结如下,供参考: 
    1.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异常
    1.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
    原因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多并发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肾脏微血管受损则肾小球及肾小管发生病变而失去其正常功能,微小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增加,而肾小管对其重吸收减少,故尿微量白蛋白增加。
防治:
   (1)心理:患者应知道DM病情发展趋势,长期血糖不能控制,或早或晚有可能发展为DN,所以必须引起病人和家属的重视,把血糖控制好。
   (2)活动:可进行轻度和中等度体力活动,步行是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应避免重体力和剧烈活动。
   (3)饮食方面:限制蛋白总入量,少吃豆类食物,据体重调整主食。同时少食鸡、鸭、鱼,各种肉和海鲜,增加牛奶的摄入,胆固醇不高者,每日加食一个鸡蛋,并加食适合自己的蔬菜瓜果。
   (4)控制血糖并使之达到理想水平:肥胖者先用阿卡波糖;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者最好先用胰岛素,用量宜小,使体重达标、血脂正常,血糖又不高为宜。
   (5)中药:早期DN患者临床多以气滞血瘀证为多见。以行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以血府逐瘀胶囊 3粒 日三次 口服;或血塞通片100mg日三次 口服;中药也可选用黄芪和山栀。因为黄芪补中益气,生肌长肉,有利于早期损伤组织修复,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山栀可清热泻火,去除三焦水道之热毒,现代研究可以“抵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之友,2010 .12》,因为栀子苷能抑制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黏附。
    1.2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高蛋白饮食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率降低,机体代偿性的摄入更多的食物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故糖尿病患者常常食欲旺盛,不自控。糖尿病患者一有机会,易过食鸡、鸭、鱼各种肉类及海鲜食物,使肾小球血流压力、灌注量和滤过率随之增加,蛋白滤出增加,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从而引起尿MAU异常。
   防治:
   (1)患者必须了解过量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危害,经认真控制高蛋白饮食后,复查尿MAU多恢复至正常。
   (2)中医药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如肾阳虚、有怕冷者宜加枸杞子、桑椹;肾阴虚有口干怕热者加木耳、银耳等;脾虚便溏者加扁豆、薏苡仁、山药等;脾胃有热,有食欲旺盛者可选“拌三仙”。生花生10g,黑木耳10g(先浸泡大),芹菜半斤去根留叶切断,水煮拌着吃,加少许盐、味精、香油,既解饿又减体重,生花生解饱、可口,不易吸收,而木耳芹菜可降糖、降脂、降体重。
   1.3糖尿病患者吸烟、酗酒
大量饮酒会影响机体的氮平衡,增加蛋白质的分解;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一氧化碳能直接造成肾脏血管壁的损伤,两者均能使肾脏负担增加,使蛋白滤过增加而重吸收减少,从而出现尿MAU异常。
   防治:
   (1)忌烟酒,或减量后查尿MAU可好转或转为正常。
   (2)中药用白芍20g、甘草20g、葛根10g、生黄芪20g、炒山栀10g等及血塞通等,以舒缓微血管的紧张,改善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对MAU的滤过,恢复肾小管再吸收功能。
   1.4糖尿病患者剧烈活动后
剧烈运动可以刺激肾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缺氧、痉挛或充血、渗透性增加,蛋白滤过增加且超过小管重吸收能力,表现为尿MAU异常。
防治:
   (1)糖尿病患者应知道适当运动会使肾血流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可保护肾脏,不运动或剧烈的活动均会对肾脏不利。
   (2)可选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锻炼功法,行步宜量力,先少后多,由每日2000~3000步至每日5000~8000步,通过全身轻缓而有力度的活动,可起到健身防止肾病的作用。
   1.5糖尿病患者情绪激动后
糖尿病患者情绪激动(高度紧张、生气、恐惧等)后,不仅干扰了机体的正常功能,还削弱了体质和抗病能力,也可以刺激肾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缺氧、痉挛或充血、渗透性增加,蛋白滤过增加超过小管重吸收能力,尿MAU增加。
防治:
   (1)患者应学会解除忧虑、生气和着急的办法,如老子所说的“思辩的快乐”,“智慧的沐浴”,“对人宽容,对己宽心”等锻炼自己的性格。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的心态有利于血糖的稳定且可使尿MAU恢复正常。
   (2)中药:中医属肝郁气滞瘀血,以疏肝行气活血法治疗,可缓解激动造成的紧张,用血府逐瘀胶囊3粒、日三次或丹栀逍遥丸 6g 、日三次。
   1.6糖尿病患者突然血压升高
血压突然增加时肾小球内压和滤过率增加,蛋白滤过增加,重吸收不足,故出现尿MAU异常。 
防治:
   (1)去除突发高血压的病因,并给予有效西药治疗,使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
   (2)充分休息。
   (3)中药: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活血,可用血府逐瘀汤;因肝火太旺者,可用龙胆泻肝汤(不用关木通);因抑郁易怒者,可用丹栀逍遥汤。
   1.7糖尿病患者感冒发烧后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进入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滞留并沉积下来,改变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从而改变蛋白的滤过功能,使MAU排泄增多。
   防治:
   (1)拟卧床休息,适当增加饮水。
   (2)中医药:风热者,散风清热,我们常用:荆芥炭10g,防风10g,炒山栀10g,蝉衣10g,黄芩10g,银花20g,连翘20g,白茅根30g,芦根10g,日一剂水煎服。方中荆芥炭可入血分将风邪外散,防风可防风邪侵入,山栀清三焦水道之热,黄芩、银花、连翘三药清热解毒之力强,白茅根使毒邪从小便排出,芦根发表以散风邪,蝉衣以散风清热、防过敏。
 
   2.尿常规检测的蛋白尿
   2.1临床糖尿病肾病期(DN)或显性蛋白尿期
尿MAU异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未得到控制而继续发展,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基膜筛孔增大使蛋白质漏出,同时出球动脉处的“心钠素”增加,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率增加,从而蛋白滤出增加。另外,此期多数患者血压升高也会使尿蛋白增加。
防治:
   (1)选择有效、副作用小,适合个体的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130/80mmgHg以内,病人应认真配合医生治疗,并进行自我情绪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2)活动:患者可进行轻体力活动,不能勉强行事。生活中坐、卧、立、走,每天应增加卧位的时间以利肾血流量的改善,保护肾脏功能。
   (3)饮食方面:总热量按体力活动强度及标准体重计算。蛋白质摄入量肥胖者按0.6-0.8g/Kg体重的标准摄入、低于标准体重者按0.8-1g/Kg体重的标准摄入。脂肪供给依体重选量,一般在25~35g/d。糖类食品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体胖者选多糖、不胖者先低糖,若血糖升高则调整胰岛素用量。
   (4)自我监测:我们有个“三自如意表”
   ①“自查”:患者应记录自己的体重、血压、血糖、尿糖、尿蛋白等。定期复查血脂、尿酸和心、肝、肾、神经功能,及骨病等情况。
   ②“自找”:根据检查结果,自己找出与饮食、活动、情绪、用药及其他原因的关系。
   ③“自调”:找出原因后,调整适合自己的情况,比如饮食、活动、用药和心态等。
   (5)应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拟早期应用胰岛素的目的有三:①控制血糖;②保证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③体重向标准方向发展。所以始用量宜小,根据情况增减用量。
   (6)选用保护肾功能的降压药:首选血管转化酶抑制剂(洛汀新)或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科素亚)类药物,可使出球小动脉紧张度放松,改善肾血流,保护肾功能。
   (7)中药:DN患者到临床期时多以脾肾亏虚、血脉瘀阻为多见,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另外,保护肾脏应改善肾脏的周围环境,药适当加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药物,以利于保护肾脏,我们临床常用狗脊10g、川断10g、川牛膝30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水红花子10g等药物。
   2.2胰岛素用量过大,使尿蛋白增加
胰岛素用量过大常常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可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痉挛缺血缺氧,损伤后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滤过增加而重吸收减少,故蛋白尿增加。另一方面,患者因恐惧发生低血糖反而使进食量大大增加。食量增大使血循环脂质蛋白含量增多,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深,脏器灌注血量不足,最终使心、脑、肾、眼、肌肉及神经病变加重,尿蛋白进一步加重。
   防治:
   认真测体重,根据体重和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整胰岛素剂量,减少发生低血糖反应机率。消除病人怕低血糖的紧张情绪以减少食量,达到体外应用胰岛素的目的。
 
   3.DM患者见大量蛋白尿
   3.1糖尿病肾病中期
   糖尿病肾病尿常规见蛋白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疾病继续发展,使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进一步加重,大量蛋白从肾小球滤过膜漏出,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受损,可见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常伴有高血压、肾性贫血,发展缓慢。
   防治:
   (1)治疗难度很大,拟对症处理。
   (2)活动应量力而行。
   (3)饮食方面,宜进清淡、易消化食物,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可选牛奶加葡萄干、枸杞子、板栗、山药、土豆等。
   (4) 胰岛素控制血糖,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
   (5)中药:偏阳虚,用金匮肾气丸;偏阴虚,用六味地黄丸;阴阳气血亏虚者,用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
   3.2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本病与DN中期的大量蛋白尿肾病临床鉴别较困难,往往需要肾脏穿刺做活检,但是病人难以接受,于是医生和患者很难下决心用激素或者雷公藤,我们常常根据以下因素选择应用:
   ①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甚或有血压高病史,只要用降压药有效;
   ②肌酐、尿素氮不太高也可;
   ③有贫血,但红细胞计数太低也可用;
   ④水肿来势猛,时间在一年内,心、肝、肾功能尚好。
   雷公藤的使用:
   (1)雷公藤多甙的应用:20mg,日三次。用药后2周肝功能未受损、白细胞未降低,食欲如前者,则可继续用2周;若尿蛋白未减少,血浆蛋白有所上升,仍可继续用2周;若尿蛋白有所减少,但有反复,一般情况如前,还可继用2周。若尿蛋白减少一般情况好就继用,若出现明显疲乏、恶心、白血球下降、肝功能受损则停用。
   治疗中要注意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的调整。
   中药:我经常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处方:茵陈30g、栀子10g、丹参30g、丹皮20g、赤芍20g、柴胡20g、黄芩10g、生黄芪30g、当归10g、猪苓30g、太子参30g、甘草10g。这种治法,临床痊愈的病人常有。
    若用雷公藤多甙无效,不要放弃糖皮质激素。
 
   4.DN肾功能衰竭期
   4.1糖尿病肾病4~5期
   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使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此时尿蛋白可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
防治:
   (1)应注意使病人客服悲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2)活动应量力而行。
   (3)饮食方面,蛋白质应以牛奶和鸡蛋白蛋白为主,胆固醇不高者也可每天加一个蛋黄。尽量减少植物蛋白摄入,蛋白质供给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确定。
Ccr40~50ml/min:45~40g/d;Ccr30~40ml/min:40~35g/d;Ccr15~30ml/min:35~30g/d;Ccr15ml/min以下:20~30g/d;适当增加糖类食品。
   (4)西医治疗:对症处理很重要,不仅有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而且纠正某些可逆因素,还有助于肾功能保护。如抗心力衰竭、抗感染、抗贫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补钙和纠钾等,都必须重视。
透析宜稍早于非糖尿病患者。血肌酐530~710μmol/L、肌酐清除率10~15ml/min,即宜考虑透析。腹膜透析为糖尿病晚期肾衰竭患者首选,因为有利于中分子物质的排出。有条件者,还可以接受肾移植或胰-肾联合移植。
   (5)中医药治疗:此阶段主要病机是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血脉不活,我们常选用太灵丹:太子参20g、灵芝20g、丹参30g、丹皮20g、赤芍20g、熟军10g、红花20g、桃仁10g、生黄芪30g、当归10g、枳实10g、甘草10g。
   (6)食疗:可应用我们自创的“生血粥”:米50g、生山药(或土豆)50g、板栗2-3个、大红枣2-3个、枸杞子2g、葡萄干2g、花生10粒、桂圆肉10个;水果可选苹果1个、樱桃5-10个、圣女果3-5个等。
   4.2心源性
   任何心源性疾病(右心功能不全、心瓣膜病等)使内脏慢性持续瘀血均可引起脏器功能改变,肾瘀血可出现尿量减少、尿蛋白及肾功能减退。
防治:治疗心源性原发病为主。加葶苈子30g、桑白皮30g、泽兰20g、车前子30g、太子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0g。
   4.3肝源性
   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乙(丙或戊)肝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或肾病综合征,晚期可有肾功能不全。
防治:治疗原发病为主。加茵陈30g、炒山栀20g、丹参30g、红花10g、桃仁10g、香附10g、乌药10g。
    4.4肺源性
    各种肺源性疾病(肺炎、肺不张)使组织持续缺氧,肾组织组织供氧不足则肾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出现蛋白尿、红细胞甚至肾功能减退。
防治:以治疗肺源性原发病为主。加桑白皮30g、葶苈子30g、大枣10g、沙参20g。
 
   5.糖尿病肾病并发疾病引发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也可并发其它疾病引发蛋白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硬皮病、干燥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肾淀粉样变、白塞氏病、皮肌炎、肾肿瘤、肾结核、某些血液病、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过敏性肾脏病及药物肾损害等。
    综上,临床遇到糖尿病伴尿微量白蛋白异常者,应除外高蛋白饮食、过量吸烟、酗酒、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突发高血压及感冒发热等因素。对于糖尿病伴有尿蛋白阳性患者,应除外应用胰岛素用量过多。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应注意区分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或继发。而那些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伴有尿蛋白的患者,也应除外心源性、肝源性、肺源性等其他系统疾病对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还应了解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系统性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这些疾病也会引发蛋白尿。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