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资讯 > 《中华糖友》

糖尿病分阶保健操

来源:中华糖友 作者:吕仁和时间:2011-10-25 点击: 标签:

  

       消渴期(糖尿病)是多数糖友在脾瘅期(糖尿病前期)的基础上,出现脾热不减,精神紧张,心火亢盛,二阳(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结滞,饮食旺盛,口渴多饮,疲乏加重,形体渐瘦,大便干结等症,因甘甜之气过满上溢而形成,这正是《内经》:“二阳结谓之消”、“二阳之病发心脾”所致。

     此期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而症状却千差万别,有的病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只有血糖的升高,这时候就应该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不能等症状明显时再做防治。现代医学证明,血糖持续升高会使人体产生糖毒,这正是《内经》所讲的“陈气”,即应该“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内经》),若“陈气”不除、复加“怒气”则容易转入消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并发症一旦出现,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都容易受“陈气”(糖毒)的伤害,进而出现并发症。
当您处于糖尿病消渴期时,各种并发症还未出现,但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并发症逐渐有出现的趋势,为此病友们应加强饮食、运动等的防治。运动疗法见效较慢但又非常重要,所以糖友们在此期就应该努力学习各种保护肢体和脏器的运动,以辅助防治并发症。
下面介绍几种消渴期该做的运动疗法:
     一、防治手臂麻疼的上肢运动
    经常增加上肢和手指肌肉的活动,可疏经活络、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可防治糖尿病患者手臂麻木疼痛的症状。
      1、十指相扣运动:方法简单易行,次数可多可少,力度可轻可重,效果甚佳。双手十指交叉,进行相握、相扣、相拉运动。
手三阴经从胸腹走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到头。民间素有“十指连心”的说法,十指的运动不仅可以防治手指、上肢的麻疼,还能疏通胸腹、头面的经络,所以可对胸腹和头面部组织器官的相关疾病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生活中不少长寿老人都经常做此运动。十指是络脉的末端,其大络、小络、缠络、孙络是气血流经难行之处,气血不易通行而容易留滞,一旦留滞则疼痛难忍,小滞则麻疼,大滞则胀疼、剧痛,所以经常做此运动对防范指肢病变极有好处。 
     2、手背手掌伸屈运动:先用力握拳,再伸直手掌及手指,作握拳、手指平伸的交替运动,以活动指间、掌指关节及肌肉,使其松解。本运动可配合十指相扣运动以提高疗效。 
     3、肩肘关节运动:将手掌向上,两臂平举,迅速握拳及屈曲肘部,努力使拳达肩部,再迅速伸掌和伸肘,然后两臂向两侧平举,如法反复3~5次。这样既可活动肘关节、小臂肌肉,也可活动手指、腕关节等。增加上肢和手指肌肉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病友手臂麻木疼痛的症状。
 
     4、按摩三阴三阳经运动:三阳三阴经指的是手臂外侧的是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臂内侧的是手三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
在温度适宜的场所,病友可以脱掉外套,用双手交替按摩臂内侧和外侧的经脉循行部位。按摩时,先按手厥阴心包经,《内经》有“膻中(心包)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本经络通畅可宽胸理气、养心利肺,使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脘腹气降、饮食改善;再按手少阳三焦经,《内经》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人体水道通,小便利,废物清除,病邪外出,一身轻松。有咳嗽气短、痰喘不利者加按手太阴肺经;有头晕失眠、后鼻道胀痛者加按手少阴心经;有大便不畅或溏泄者加按手阳明大肠经;有消化吸收不良者加按手太阳小肠经。加按的经络也可顺经用捏揉手法治疗。 
          糖尿病分阶保健操——消渴期
        二、防治腰背疼痛的运动
        此操能使胸、背、腰部肌肉紧张松解,对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胸、背、腰部的劳损性疼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开始练习宜缓、宜慢、宜短、宜少,自觉胸、腹、腰、背部轻松为度,练习一段时间后可快、可慢、可缓、可急、可长、可短、可多、可少,以自觉舒适为好。注意此操需要配合呼吸,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站式运动
         1、靠墙蹲坐运动:背靠墙站立,脚跟距离墙30厘米,在收紧腹肌的同时缓慢屈膝45度左右,向外呼气并心中默数1、2、3…16或26个数,自觉气已呼尽,正想吸气时,随着吸气缓慢回到站立姿势。如此重复做5~10次。
         2、脚跟抬放运动:直立,将身体重量均匀地放在双脚上,慢慢地将脚后跟抬起、放下,抬起时吸气,双眼上视,放下时呼气,双眼平视或向下视,头部始终保持正直。重复做10次。
         3、后抬腿运动:双手扶椅背,将一侧腿向后上抬起,膝关节不能弯曲,吸气同时头向后转,双眼注视脚跟方向,感觉气已吸够再缓慢返回,同时呼气,头眼转向前方平视。另一侧腿同理。每侧重复做3-5次。
         4、叉腰挺胸运动:双脚稍微分开站立,双手叉腰,双膝平直,以腰部为支点,身体缓慢向后弯曲,同时吸气,双眼向后上方仰视,自觉气已吸够时缓慢复回原位,同时呼气。重复做3~5次。
 (二)坐式运动
         抬腿运动:端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吸气同时尽量抬起一侧腿至齐腰高度,自觉气已吸够时再返回地面,同时呼气。如法做另一侧腿。每侧做3~5次。
 (三)卧式运动
         1、脚跟滑动运动:仰卧,吸气同时慢慢屈膝,自觉气已吸够时再伸直,同时呼气。重复5~10次。
         2、单膝到胸伸展运动:仰卧屈膝,吸气同时用手放到腘窝,将一侧膝部向胸靠拢,自觉气已吸够,呼气同时放松复位。如法做另一侧腿。每侧重复做3~5次。
    3、卧位抬腿运动:俯卧,一侧腿部肌肉收紧,吸气同时抬离地面,保持腿部抬高位数到10,自觉气已吸够,呼气同时返回地面。如法做另一侧腿。每侧重复做3~5次。
       糖尿病分阶保健操——消渴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上肢、肩背的运动疗法。本期将介绍眼、耳、鼻、口腔等五官部的防治运动疗法,供读者朋友们参考实践。 
        一、防治眼病的运动疗法
        眼睛受大脑第一对神经指挥,其病变甚多且复杂,引起诸多专家重视。防治眼病的运动疗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只要早做并坚持下去常能有效。
      1、揉按睛明、攒竹穴亮眼睛:睛明穴位于双眼内眼角,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按双侧睛明穴26~52次,可使双目与全身阳气相通,利于眼睛明亮,故曰睛明。接着再揉按攒竹穴26~52次,攒竹穴位于眉毛内端,为足太阳膀胱经起点的第二小站,揉按有助阳气通达,使眼睛明亮。需注意,重按可使眼睛充血水肿、视物模糊。
      2、抹刮眉弓防治眼干涩痛:眉弓三穴:①眉尖攒竹;②眉中鱼腰;③眉尾丝竹空。攒竹位于足太阳膀胱经,鱼腰为经外奇穴,能治目赤肿痛、眼睑润动,丝竹空于足少阳胆经相通,抹刮后有利外眼肌群和组织经络疏通、气血循行,有疾可治,无疾能防。
     3、按压四白治肿痛:先把左、右食指和中指并拢对齐,分别按压在鼻翼上缘的两侧,然后食指不动,中指和其它手指缩回呈握拳状,食指所在的位置就是四白穴。取准穴位,采用轻轻按压手法,可防治目赤肿痛。
     4、捻压耳垂,转动眼球防治眼底病变: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夹住耳垂捻压。同时保持头部不动,闭目远视,接着转动眼球,先按照逆时针方向(上-左-下-右);然后眼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上-右-下-左)。按摩耳垂上主治眼病的穴位,同时转动眼球,可缓解眼肌的紧张度,改善眼底血液循环,有利防治眼底病变,有出血和炎症者忌做。
        二、防治耳病的运动疗法
        《黄帝内经》:“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耳与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受大脑第八对神经指挥。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的局部皮肤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耳穴”)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此外,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竖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内耳病多为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的发生与糖尿病、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或病毒感染、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等疾病有关,也与躁音、用药不当等有关。平素加强保健具有防治耳鸣、耳聋的作用。
        1、耳不妄听:不同的声音或语言对大脑是一种刺激。强烈的声音对听力损害更大,可闭口掩耳避免之。因此,不听对健康不利的东西,且音量要适宜。 
        2、耳勿久听:久听躁音可发生躁音性耳聋。听的时间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听力疲劳。
       3、常“鸣天鼓”:静坐闭目养神,双手心紧贴两耳孔,五指贴耳后脑部,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扣后脑部则耳内可出现鼓声,故称“鸣天鼓”,可扣26次,然后快速将双手掌离开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法具有醒脑强志、聪耳明目等作用。
        4、耳常按摩:耳部按摩可以明显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通过体内的经络传导到相应的脏腑,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以其发热发红为度,反复进行多次。可在“鸣天鼓”后进行。具体方法有:
      ①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约50次左右。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均可保护耳部的健康。
     ②按压耳轮法:用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使其发热,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不能过度用力以防肿痛。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也利保护耳朵,防治耳鸣、耳聋。
     ③下拉耳垂法: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也利防治耳鸣、耳聋。
     ④按压耳窝法:先按压外耳道开口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轻轻按压50~100次,使此处有发热感。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有利听力改善。
     ⑤上推耳根法:用食指和中指沿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中指放在耳前,食指放在耳后,二手指都要适当用力向上推,推50次左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甚至面部、头部也有发热的感觉。此法有健脑、养神的作用,对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5、防药损耳: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可引起药物性耳聋,尽量不用或少用 
        6、切忌掏耳:俗话说:“耳不掏不聋”是有一定道理的。用火柴棒、头发夹和毛线针等硬物掏耳道,可引起耳道损伤发炎化脓,应当禁止。耳痒可用酒精棉签洗擦,必要时可就医耳科检查处理。
     糖尿病分阶保健操——消渴期
    上期我们介绍了眼睛、耳朵的运动保健疗法,这期介绍鼻部、口腔的保健运动,供大家参考实践。
     三、防治鼻病的运动疗法
    鼻部是呼吸道的门户,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鼻病常影响鼻部的健康功能,使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常用的按摩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改善鼻部血液循化,提高免疫力,增强局部气血流畅,以防治鼻部的疾病。可试做以下运动:
     1、按摩鼻翼运动:坐位,思想集中,大脑入静,头正颈直,眼向前看,口唇闭合,用鼻呼吸,两手微握拳,用屈曲的拇指背面平贴在鼻梁两侧,然后做上至鼻根,下至鼻翼两侧按摩运动,两手同时操作约50次左右,直到局部有热感。注意:用力应适度,鼻部患有疖肿、皮肤病、鼻出血、鼻癌的人不宜进行鼻部按摩。手法由轻到重,注意不要损伤皮肤。可在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各按摩一回,其他空闲时间也可进行,有防治鼻病的作用。
     2、推按鼻根法:用双手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适度向下拉,由上而下拉20次左右。作用:拉动鼻部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分泌正常的鼻黏液,可防治鼻病。
     3、点按迎香穴:以双手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外侧0.5寸)50次左右。点按此穴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供给,防治鼻病。
     4、点按印堂穴: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50次左右。也可用两手中指的指腹,一左一右地交替点按印堂穴。能促进鼻黏液分泌,保持鼻腔湿润,使鼻腔通畅,防治鼻病。
     5、捏按鼻中膈:用拇指和食指放入鼻孔少许,捏按鼻中膈50次左右。使鼻腔通畅,防治鼻病。 
     四、防治口腔疾病的运动疗法
     1、按摩上、下口唇防治牙龈炎:用拇指和食指放在上、下口唇根部,来回反复按摩各50次左右,使其有酸胀的感觉。可促进上下牙龈、牙根血液循环,保护牙齿,防治牙龈炎(无炎症时手法略重,有炎症应轻按)。
     2、点按下关、颊车、大迎防治牙齿和牙龈疾病:此三穴均属足阳明胃经。下关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用双手拇指点按三穴,有酸胀感觉时保持20秒则可。
     3、捏按肚脐防治口舌生疮:用五指捏按肚脐100次左右。
     4、“搅海”防治牙齿和牙龈疾病:用舌头在牙齿和口唇内转圈搅动,按摩上下牙龈。次数不限。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