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心理

初入“糖门”,如何迈过心灵之坎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王会时间:2012-07-05 点击: 标签: 糖尿病心理

  

        有时做糖尿病咨询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糖尿病患者:20岁左右,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青春。然而,本应享受豆寇年华的他们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他们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这些年轻孩子内心的无助和对未来的茫然。
  
  加入“糖门”,不是他的错
  
  记得陕西的一名21岁的小伙子刚被检查出糖尿病后,在网上与我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他很痛苦。他不敢把病情告诉家长,更不敢将病情向同学好朋友诉说。他怕父母替他担心,他怕同学朋友因知道他得了病而疏远他。他听别人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无法根治,感觉未来很灰暗。他内心焦虑,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但又想将这一事实向人诉说,发泄内心的真实情感,更想找个人与他一起分担他的痛苦。于是找到了能听他诉说又能帮助他寻找答案的陌生的我们。
  有他这种心理压力的年轻糖尿病患者现实中有很多很多。他们一般都会焦虑,他们焦虑会不会影响寿命,能不能结婚,能不能要孩子,能不能治好,会不会影响生活质量等等问题。其实,这也反映出对糖尿病认识的缺乏。只有深入认识糖尿病,才能真正从思想上摆脱糖尿病的“阴影”。
  
  敞开心扉,迈过心坎
  
  其实,得了糖尿病,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积极控制血糖,抑制病情恶化。病情的稳定是生活质量的保障。另外,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饮食调理与进行各种繁琐的治疗和检查,这给初入“糖门”的患者,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或者工作都带来众多不便和苦恼,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心态与血糖的控制又息息相关。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反之,消极的抗拒的心态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还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诱发一种或一种以上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短时间的焦虑可能不会带来影响,如果持续或过分强烈时,就会产生危害,引起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及其他并发症。因此,初诊糖尿病患者要保持正确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将内心世界真实地表达出来。
  1.接受现实。许多糖友被确诊后,最初的反应是否认,拒绝接受现实,认为自己不可能得了糖尿病。其实,“否认”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不良突发事件也会给人们来来一系列的情感影响,如使人悲伤、恐惧、怀疑等等。但是,糖友不应去逃避现实,而是努力去了解自身各种感受,并逐渐接受,慢慢摆脱消极情绪,以便及时治疗。
  2.自我“充电”。由于对糖尿病认知缺乏,会使糖友产生焦虑消极心理。因此,初诊糖友应积极学习糖尿病知识,进行自我充电,同时多与医生沟通,获得专业的帮助。有了正确的认知,消极心理会随之下降。
  3.与他人交流,倾诉情感。有些初诊糖友认为自己和健康人不同,于是不愿与他人交流,封闭自己的内心。其实,这是错误的行为,糖友应积极与家人、糖友、朋友交流,得到心理上的相互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获得治疗经验,认识新的朋友,而且更利于血糖的控制。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