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心理

糖友:请不要忽视心理问题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傅卫华时间:2012-07-04 点击: 标签: 糖尿病心理

  

          病例一
  “自从发现了糖尿病后,我的习惯一直没有改。经常吸烟、喝酒,熬夜上网,吃的和以前一样,不爱运动。并且每晚都要喝7~8两的酒。家人看到我这样,每天控制我的行为。我根本不听他们的,想吃什么就吃,喝酒吸烟一样不少。为此家里人因为这些差点和我吵起来,我就想不明白了,难道我让自己随心所欲一点都不行吗?”
  
  专家点评:
  这位朋友,你想让自己随心所欲一点不是不行,可代价是长期的高血糖,糖尿病渐近加重,它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慢性、持续性伤害。一旦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受损过度,病情则不可逆转。按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区分疾病的话,人类的疾病可分为主动发病与被动发病两种,前者多为慢性疾病,后者多为急性疾病。话说得更白一点,人体主动发病大部分是自己人为的因素造成。得糖尿病除遗传和环境因素外,行为占有相当的比重,比如:经常吸烟、喝酒,熬夜上网,不爱运动。不能说这些不是你的主动,当然主动发病不完全是这个概念。我只是在这强调行为的重要性,说的是你的行为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行为医学是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医学,属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兴起的健康心理学范畴。具体地说,是从行为入手,揭示人的生命活动、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规律,探索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行为科学技术和方法。行为干预包括生活习惯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认知干预等。行为干预对糖尿病及其它所有慢性疾病的康复都有指导意义。所谓的认知,在这里就是你对糖尿病的认识与理解,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的方式,你就知道家人的用心良苦,就再也不会和家人吵嘴了。
  
  心理处方: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目前都无法治愈,其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目前因为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下面四个方面很重要:多懂点些糖尿病常识、控制自己的平常饮食、尽可能多运动,保持情绪的稳定。可以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增加自己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的了解。控制饮食就是减少每天热量的摄入,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糖尿病不是少吃糖就行,除了糖之外,脂肪类、蛋白类食物也是血糖升高的元凶,同样需要控制。我们每天能量的供给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米饭、馒头等淀粉类食物,控制饮食应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同时控制摄入总量。尽量多运动就是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尽可能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肥胖。保持情绪的稳定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既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又要避免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追求,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避免过度劳累。在情感上要认同家人对你的关心,要理解亲人在生活过程中相互关心的情感互动,不要忽视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有了这些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你就会离健康越来越近,离糖尿病越来越远,也就是说你的认知水平和你的行为能力决定了你自己疾病的预后。
  
  病例二
  “确诊一个月多了,一直配合医生治疗,开始慢慢接受这个事实了,今天晚上突然很想哭。晚上妈妈又打电话来问血糖,报了好几个低血糖,晚上血糖试纸用完了要明天下午才能发到,妈妈和阿姨都指责我没有提前买好。挂完电话,忍不住哭了。这个病真的很痛苦,每天要带一个机器在身上,每次吃饭前要打一下,每天早上要准时醒来吃饭,每顿都不敢多吃或少吃,一天测好几次血糖,低了高了都害怕,每个月将近2000元花销。每时每刻都害怕,不知道并发症什么时候就来了……每天活得兢兢战战,束缚得人好脆弱,有时候强装没事,不就是控制吃的,勤测血糖吗?但始终骗不了自己,以前的我哪里去了,以前的肆意生活再也没有了,真的好累啊,我宁愿瞎一双眼睛或耳聋了。难道我的这辈子就这样吗,一夕之间,什么都变了,好累好累。”
  
  专家点评:
  这位朋友;非常理解你的痛苦,像糖尿病这类慢性疾病就是这样折磨人,而医学上目前尚没有治愈的手段。“每天要带一个机器在身上,每次吃饭前要打一下,每天早上要准时醒来吃饭,每顿都不敢多吃或少吃,一天测好几次血糖,低了高了都害怕。”真是够烦的了。可是你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几个问题。我烦恼什么?我害怕什么?我怎么办?
  
  心理处方:
  首先,这位糖友最烦恼的事情就是每天注射胰岛素。每天要注射胰岛素,这对于患者本身和家人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个机器,而胰岛功能是其中的一个零件。这个零件不好的话,机器就无法进行运转。所以糖友们把注射胰岛素视为一件小事,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我想,你的烦恼会少很多。
  第二:怕什么?怕麻烦?并发症?寿命短?
  百分之九十的糖尿病本身为生活方式病,可能疾病的来源就是放纵的生活,也就是生活方式或者说行为方式有问题,而行为医学研究的就是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医学;行为医学中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认知干预等也非常适合医学界对糖尿病康复的要求。另外,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而慢性疾病的康复采用非药物疗法要比药物疗法优越得多。唯一的缺点也是麻烦。这里就有个心态问题了。人们都说生活要过的简单一点,可实际上都弄得挺复杂:本来简单的一顿饭,非要煎炒烹炸弄一堆;十几分钟的路程非要弄个汽车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空气污染、气温升高、能源危机,情感破裂、相互冷战、离婚,随之而来。既然是由于复杂造成了麻烦,就需要用麻烦解决复杂。前面的复杂,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的。后面的麻烦也应该带着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只是有制造快乐与去掉痛苦相互路径不同而已。就是说前面既然不怕麻烦,后面也不用怕麻烦,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就行了。
  第三:怎么办?
  人们的心理说起来挺复杂,归纳一下简单一说就是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如何协调。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去理解它、接受它、解决它!要真正懂得糖尿病,知道如何对待糖尿病,既要重视它,又不要惧怕它,明白糖尿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根治,但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只要把握好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你的病情一定会控制得很好。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