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治疗 > 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个体化

来源: 作者:时间:2008-10-18 点击: 标签:

   由于引起糖尿病的因素复杂,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治疗糖尿病的各类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对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各种药物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使药物使用个体化,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的代谢异常和防止并发症,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个体化安全用药作一概述。
  
  一、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个体化用药
  1、胰岛素促分泌剂
  适用于饮食治疗、运动治疗仍不能控制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促分泌剂都可以引起低血糖。磺脲类药物大多数不能用于已经有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该类药物可特异性阻滞胰岛B细胞上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导致膜去极化,促使电压依赖的钙离子(Ca2+)通道开放,引起胞浆内Ca2+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胰岛素分泌和释放。
  ①磺脲类
  第一代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的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格列喹酮。由于比第一代作用强、剂量小、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格列喹酮主要从胆汁排泄,可改善肾脏血流,较少引起肾功能障碍,适用于肾功能轻度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第三代的格列美脲除具有一、二代的作用机制外,还能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血糖作用。本品与同类其他药相比,具有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剂量小、安全低毒等特点。本品每日1次与每日2次口服用药疗效相同,与格列本脲相比,本品较少引起低血糖
  ②非磺酰脲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于进餐时口服,使胰岛素快速释放,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为氯茴苯酸衍生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等。
  本类第一个上市的瑞格列奈,在维持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方面,明显优于格列吡嗪,与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疗效相当,其血浆半衰期小于1小时,经胆汁排泄。由于作用时间短,对患者用餐时间的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双胍类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且常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
  肾功能不全,重度心、脑、肝并发症及重度感染等应激状态者,不能使用此类药物。
  主要通过增强外周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及肝糖生成,抑制或延迟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本类药物还能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增强胰岛素与其外周组织受体的亲和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本品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此类药包括苯乙双胍、二甲双胍等。由于易引起乳酸酸中毒苯乙双胍渐趋淘汰,二甲双胍发生此不良反应的几率远低于苯乙双胍,而被广泛应用。
  3、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尚存,只是胰岛素对靶组织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患者。
  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能使用此类药物,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慎用。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胰岛素抵抗。本类药因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纠正糖及脂质代谢异常,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能改善高糖毒性,治疗时不引起体重增加及低血糖而受人注目。代表药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达格列酮。罗格列酮是本类作用最强的一个,在2600例治疗过的患者中,1000例用药至少长达12个月,没有出现明显的肝酶升高。曲格列酮等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控制餐后高血糖,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对1型糖尿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以降低餐后血糖。
  通过抑制小肠α-葡萄糖苷酶,延迟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控制餐后过高血糖。品种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可提高单纯饮食治疗的疗效,又可与其他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联用,减少后者用量。本类不良反应为胃肠胀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