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代谢综合症

漫谈脂肪肝

来源: 作者:时间:2008-11-14 点击: 标签:

  
  诊断的手段依据实验室检查,包括化验、B超和CT,必要时做肝穿刺。化验检查包括肝功能谷丙或谷草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异常,转肽酶可升高,特别是酒精性脂肪肝;血脂常常升高;B超检查可见肝大,回声降低,作为无创检查,可反复检查,特别是在治疗过程中来判断疗效时要定期检查。由于CT检查不受腹部脂肪和结肠等含气脏器的干扰,因此对脂肪肝的诊断及其程度的判断优于B超检查,且能确认局灶性脂肪肝。但CT检查价格昂贵,且有一定放射性,因此并不是诊断脂肪肝的常用方法。尽管肝组织检查在判断肝内炎症、脂肪变和纤维化方面尚无与之相匹,但由于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呈良性经过,确诊后缺乏有效防治措施且有一定风险,国内外一般不主张将肝活检列为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常规措施。
  
  治疗包括三个方面
  
  脂肪肝的治疗策略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这“三驾马车”。饮食治疗方面主要是控制总热量,要注意饮食结构,多吃粗粮、蔬菜,少吃油腻、煎炸及动物性食品;运动治疗可有效减少内脏脂肪、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减少肝内脂肪沉积。对有转氨酶升高的脂肪肝病人而言,少活动、多休息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必须适当加强锻炼才能促进肝功能的尽快恢复,运动的方式以大步走较为合适。对于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不能改善的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难以下降的高血脂患者,需用药物治疗,包括降脂药和保肝药。鉴于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随机对照试验,可以证实某一药物特别有效,因此,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可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维生素E、壳脂胶囊,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或用至肝功能生化指标复常和/或影像学检查显示脂肪肝消退为止。中药防治脂肪性肝病往往发挥的是综合效果,从多环节、多靶点调节机体内代谢,且最大的优点是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有效控制血糖
  
  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肝内脂肪浸润消退,理想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小于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通常不用会使体重增加的降糖药物,而首选双胍类等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果患者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则应换用胰岛素治疗,以避免增加肝脏的负担,加重肝损害。
  注:目前有部分学者认为,脂肪肝病人不宜使用降脂药物。这是因为降脂药物对血脂的分流与调节主要是通过肝脏来完成的。对于脂肪肝患者,降脂药的作用因肝细胞受损而减弱,而其对肝脏的不良影响反而突出地表现出来。请咨询专科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相关药物。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