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并发症知识

冠心病防治防治(上)

来源: 作者:时间:2008-10-28 点击: 标签:

  
  对少数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可以服用氯吡格雷,某些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也可以服用华法林,但是使用华法林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血浆INR(凝血酶原国际化标准比率),并根据INR测得值调整药物剂量。保持INR值在2~3之间,既能保持最佳的抗凝效果,又不至于引起出血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由长期高度精神紧张、高血压到心绞痛、心肌梗死,最终到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全过程中,都是由于人体交感神经和内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这种过度的激活会增加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和猝死的危险。拮抗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减少上述危险,并可延缓疾病的进展,预防疾病的恶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苯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依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得沙坦)和抗醛固酮药物(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都能有效抑制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保护动脉内皮细胞,减轻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降低血压,重塑肥大心肌,从而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和慢性心衰的发生。
  
  冠心病“5+1”治疗原则二:B原则
  B,指β受体阻断剂(普奈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等)的合理应用
  
  因为β受体阻断剂能拮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心肌的面积和防止梗死的扩展,预防恶性快速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很多研究证明,β受体阻断剂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存活率,减少猝死和再梗死的发生。有一组报道称心肌梗死后病人使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1~3年,可减少死亡率大约20%。另有研究发现,β受体阻断剂能够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运动耐受量及生活质量,并治疗慢性心衰,降低死亡率。但对有支气管哮喘、严重心动过缓(夜间低于41次/分,白天低于47次/分),或有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未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β受体阻断剂应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正在使用大剂量β受体阻断剂的病人,不能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专家简介
  向小平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市第六医院心内科主任,北京凤凰医院副院长,北京市急救中心特聘专家,临床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曾赴美国亚利桑那州心血管医院、法国马赛蒙特利尔心血管医院、日本大阪国立医院进行心血管介入研修。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心血管内科方面成绩突出。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