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治疗 > 治疗知识

“拉住”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时间:2010-11-17 点击: 标签: 糖尿病   运动   饮食

  

       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表现为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体重减轻。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糖尿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3000万,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为印度,第三位为美国),且Ⅱ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因此糖尿病的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虽为终身性疾病,人们谈“糖”色变,但是我们在糖尿病面前无能为力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用许多药物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并通过专业医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糖尿病治疗计划。通过宣教,让病人掌握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对糖尿病有正确认识,能对病情自我监测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任何一种类型的糖尿病,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虽然饮食控制作为防治糖尿病的首要环节,确实应该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和严格执行,但并不意味着必然失去所有美食的乐趣。只要合理的选择膳食,把握食物的量,安排好进餐时间,并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保持健康的心态来实现积极、自由、正常的人生。

     1.1 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

      1.2 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

       1.3  定食定量、少食多餐,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1.4 高纤维饮食,利于控制血糖、减肥和通便。

       1.5  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

        1.6适量饮酒,坚决戒烟。

        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持正常体重,有利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但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年龄、身体条件和不同的病情采取适当的运动。运动时应注意:

     2.1  不要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作用高峰时进行运动。

     2.2  热身以及慢慢结束可以帮助免受运动损伤,并常检查足部。

     2.3  如果条件允许,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2.4注意常饮水。

     药物

      药物治疗通常分为四大类,即黄脲类、双胍类药、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科学的综合治疗,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Ⅰ型糖尿病病人须坚持每天注射胰岛素,才能保证健康的生活。Ⅱ型糖尿病病人在口服降糖药物无法继续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出现急、慢性并发症,应激状况或糖尿病病情加重时,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治疗。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药物时一定要掌握用药时间和方法。黄脲类用药一般在饭前半小时用药;双胍类的用药因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主张饭间服用为好。

      糖尿病监测

      坚持长期糖尿病监测,了解自己的病程,掌控糖尿病治疗的主动权,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很有效的,可定制专门的糖尿病监测日记,动态记录。定期与保健医生联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年1~2次全面复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心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多和病程的长期性,较其他人群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比率为33%左右,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疼痛而就诊的患者100%符合抑郁症。这就要糖尿病医疗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心理干预技能,能及时识别、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救助。在医患沟通中,要注意语言态度,多用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耐心听取病人的不适、苦恼和日常生活的不便以及家庭社会等问题,针对病情、个性、心理和需要,进行细致的疏导和满足合理要求,获得患者信赖,使患者更积极主动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配合治疗。

        糖尿病虽为终身性疾病,但为可防可控之病。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而每一个糖尿病医务工作者不单单要为解除患者的生理病痛而作出努力,也要为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疑虑与恐慌而努力。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