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心血管病

阿司匹林,让“糖友”远离心梗

来源:家庭医药 作者:唐伟,宫丹丹时间:2012-05-14 点击: 标签: 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其早期诊断率不高、治疗达标率很低、并发症危害凸显,这些都在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对本病的监控和治疗。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虽然是抗血小板药物,但能够有效预防大血管并发症,对“糖友”而言,其作用之重要可以说不亚于降糖药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病对健康危害极大,而它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如合并心脑血管病,死亡风险将成倍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加上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侵袭,动脉渐渐趋向硬化,弹性下降,纤维斑块不断形成,血流速度缓慢,一旦斑块破裂,就会直接导致血管闭塞,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糖友”要防治心血管病,就需要防止斑块形成、破裂及血栓形成,而科学地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止血栓的重要基础。不论有无冠心病史,男性还是女性,是否合并高血压,如能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将能使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0%,卒中(中风)发生率降低20%。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从而逆转糖尿病的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脂质代谢紊乱。
  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建议,对于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应将阿司匹林(75~162毫克/天)治疗作为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前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对于心血管风险增加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年龄大于40岁、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患者,应将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即未患病时对致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等进行干预)措施。
  尽管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也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比如健康人群和发生心脏病事件风险小者不需服用阿司匹林。30岁以下的人也不建议服用,否则可能会增加Reye综合征发病风险。此外,对阿司匹林过敏、有出血趋向、正进行抗凝治疗、消化道溃疡、肾功能不全和活动性肝病患者不应使用阿司匹林。需要抗血小板治疗但具有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高危人群,可以考虑使用另一种抗凝药——氯吡格雷。
  
  >> 相关链接
  Reye综合征
  Reye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儿童,发病急,但有自限性,患者大多在起病后3~5天不再进展,并在1周内恢复,不过重症患儿易在病后头1~2天内死亡。基本病变是急性脑水肿和弥漫性肝脂肪浸润,一般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肝功能显著出现异常(表现转氨酶增高、高氨血症、高游离脂酸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但无明显黄疸表现,婴幼儿易有低血糖,并伴有显著脑病症状:抽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其病死率曾高达75%~95%,死亡原因大多与急性颅压增高导致的脑疝有关。不过,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一比率已降至10%~20%。
  存活者多数是在昏迷后几天病情即有好转,但可能遗留多种后遗症,包括智力降低、癫痫、惊厥、运动功能受损等,昏迷越久,长期疗效越差,发生后遗症几率也越大。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