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心血管病

你的血脂达标了吗?

来源: 作者:时间:2008-10-28 点击: 标签:

    最新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指出,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近20年来,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逐步升高。
  然而,尽管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很高(18.6%),但由于其“不痛不痒”,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故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都很低。实际上,高脂血症的危害很大,除了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外,还会加重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引起脂肪肝、胆石症等疾患。控制血脂,刻不容缓!
  
  提高知晓率:定期查血脂
  研究表明,血浆胆固醇每降低1%,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可降低2%。因此,努力将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对维护心脑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有高血脂家族史者,4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以后的女性,长年喝酒、吸烟、缺乏运动者等血脂异常易患人群,应养成定期(每年一次)检查血脂的习惯,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血脂是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和,其中的不同成分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总胆固醇中含量最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的主要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少,但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由此可见,单纯看总胆固醇值是不全面的,应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样道理,“高脂血症”的表述并不确切,用“血脂异常”似乎更合适。
  
  提高治疗率:明确降脂目标
  目前,诊断血脂异常主要依靠血脂检测,血脂异常的判断标准如下表。
  
  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者,降脂目标更为严格。无冠心病,且无或仅有一个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肥胖、男性40岁以上或女性绝经后等)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3.6毫摩/升,总胆固醇应小于5.7毫摩/升;无冠心病,但有两个或以上危险因素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3.1毫摩/升,总胆固醇应小于5.2毫摩/升;存在冠心病或糖尿病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小于2.6 毫摩/升,总胆固醇应小于4.7毫摩/升。
  需要提醒的是,高脂血症的诊断切点是人为制定的,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是连续的,并无明显分界线。对患者而言,仅凭化验单上的正常值范围来判断血脂是否正常,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是不合适的,及时向心血管专科医生咨询才是上策。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