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心血管病

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 作者:时间:2008-09-05 点击: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医学专家为此发出呼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已是当务之急。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7000万中风及其后遗症患者,有6000万冠心病患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57%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认为,高脂血症是导致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摄入胆固醇过高引起高脂血症,它可导致数种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主动脉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血栓、脑出血、脑萎缩、痴呆;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等。
  
  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怎样形成的?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有两个来源:外源性者来自食物,经消化后由小肠吸收;内源性者由体内合成。三酰甘油在肝内合成,而胆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肠黏膜合成。机体有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分解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浓度的动态平衡。
  当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可成为肝、小肠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或有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代谢障碍,肝脏代谢出现障碍时,可造成高脂血症。其它一些因素,如精神刺激、吸烟、紧张、季节气温变化、月经、妊娠等等,都可引起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明显波动。
  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的代谢全面降低的结果。一般来说,男性到50岁,女性到65岁左右,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达到峰值。老年人的血脂浓度随体重增加、活动减少、伴有高血压及冠心病而有所增高。
  
  血脂包括哪几项?各自的作用有哪些?
  
  甘油三酯(TG) 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主要作用是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和储存能量。升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主要见于Ⅰ、Ⅳ和Ⅴ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酒精中毒以及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刚进食后血清甘油三酯可大量增加。降低见于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肝衰。
  胆固醇(CHO) 脂质的组成万分之一,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合成胆汁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及维生素D等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份。升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胆总管阻塞、甲减、长期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动物脂肪)。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吸烟、饮酒、肾张、早期妊娠。降低见于甲亢、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植物油)、溶血性贫血、长期营养不良和肝实质性病变、女性月经期。
  高密度脂蛋白(HDL-C) 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到肝脏处理的载体,故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越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越大。降低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LDL-C) 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为判断心脏病的良好指标。升高见于高脂饮食、运动少、年龄增大、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精神紧张等;降低见于β-脂蛋白血症、甲亢、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