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心理

百岁老人抗“糖”记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罗春燕时间:2009-04-29 点击: 标签:

   初见百岁老人林敏
  走进博爱敬老院,许多悬挂在丝带上的彩色纸条映入眼帘,挂满了整个院子。每张纸条都用毛笔楷体写着谜语。穿过庭院,来到宿舍,我见到了百岁老人林敏。
  林老出生于1909年4月24日,患有糖尿病多年。她看上去很精神,穿着素雅大方,银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见我们来,很热情地跟我们握手。春天刚到,气温还有点冷,林老开了电暖器,关心地问我们:“还冷不冷?”
  我说明来意,她呵呵直乐,开起玩笑来:“我又不是名人,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你采访我,人家会笑话你的。哈哈。”
  林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风趣乐观。
  
  林敏被确诊为糖尿病
  林老有一个儿子,70多岁了,儿媳妇身体不是很好,为了减轻负担,她坚持住在敬老院里。
  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医院检查出血糖高达26.0mmol/L。林老按照大夫说的,吃药和注射胰岛素双管齐下控制血糖。一个月以后,林老的血糖降低并稳定下来了。看着刚做完手臂手术的儿媳妇还要辛苦照顾自己,林老真是心疼极了,坚持搬去敬老院居住。
  儿子常常叮嘱林老:“妈妈呀,不要忘记吃药。”林老就乖乖的应着:“不会的不会的,服务员给准备饭的时候,我就开始吃药。”林老注射胰岛素一年多的时间,才换成单纯靠降糖药控制血糖。
  
  林敏在饮食上控制很好
  林老非常听大夫的话,她认为医学是科学,听大夫的话,对症下药,总是对的。她以前很喜欢吃糖,自从患糖尿病以后,知道糖果容易升高血糖,她平时就很少吃糖了。在饮食上也很注意,她坚信,不管得什么病,一定要相信科学,相信大夫的话。
  她是南方人,以前常吃米饭,患有糖尿病以后,就常常吃些玉米面窝头当主食。饺子、面条、白面馒头、大米粥,现在都吃得比较少。
  敬老院的伙食很固定,早餐总是一个鸡蛋,配牛奶或豆浆。林老自制力很好,从来不贪吃。不吃肥肉,很少吃猪油。连红烧肉、肉丸子、油炸类食物通通都很注意。她吃东西坚持少油少盐原则,吃得很清淡。
  她骄傲地说:“我今年100岁了,但是我现在不缺钙,你信不信?”原来她家在福建,离海很近,小时候吃很多的虾和蛤蜊,现在还保持着吃这类海产品的习惯。
  林老的饮食绝招很多。她认为蒜是很好的食物,可是她不习惯大蒜的气味,不能生吃大蒜,就想着用大蒜泡醋来吃。现场教了一道“醋泡独头蒜”:在市场上买了独头蒜,切成小瓣,用陈醋浸泡着,加入少量的盐、味精和糖,密封2~3月,然后就可以拿出来当小菜吃了。可以用来预防感冒。她将她自己做好的醋泡独头蒜给我们品尝,笑着介绍说:“这个我连糖都没有放哟。”
  
  
  劝说其他糖友要健康饮食
  她还劝身边的糖尿病患者朋友:“平时吃药别马虎,按时吃药。更加不要去乱想,别自己吓自己以为得了这种病好不了,完了。如果这样,准完了。”乐观的林老说话的间隙,总是穿插着哈哈的笑声。
  有一次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买了一只烧鸡,一顿就吃了。林老就问:“你不是患有糖尿病吗?怎么一顿吃那么大的一只鸡呀?”对方说:“怕低血糖呀。”林老就指出他应该要听大夫的话,得病没关系,但是不要瞎胡来。
  
  长寿者必美德,美德者必长寿
  林老从小学习书法,至今每天早上都坚持练习,有时候一练就是两小时。原来刚进敬老院时看到的那些彩条谜语条,都是林老写的。
  她搬出她平日练习的字迹,好厚的一沓纸,布满各种毛笔字体。写的字很棒,有一本“般若波罗蜜心经”,工工整整地用曲别针别着。她说,这个是写了三个早上才写好的。她指着字迹给大家看,自豪地说:“怎么样?写得好吧?一个错别字没有。”
  林老对诗词很有研究。她珍藏着和朋友用诗词交流的笔迹,念出来,充满对朋友的怀念。有些词是写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念出来的时候,心情也伤感起来。她还专门在香港回归的时候做了诗词表示了一位爱国者心底最深的喜悦。她一边翻着自己写的诗词,一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态,那样给我们讲起了当年的故事,不知不觉时间就流走了……
  问起她写好字的关键是什么?她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写字的时候,想着要去跳舞或者想着昨天别人骂了我一句我要怎么骂回来……这样行吗?”边拍我的手臂边哈哈大笑。
  写字讲究一种心灵的境界。林老在多年写书法的过程中,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悟出了人生的深刻道理。她认为:“长寿者必美德,美德者必长寿。”
  这样好的心态,也是林老在抗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幸福的家庭温暖
  林老每月查血糖的记录中,除了春节期间血糖有点波动以外,其他都很正常。只是,向来听力和记忆力超好,她觉得有所退化了,就开始着急。医生出身的儿子对她说:“妈妈,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林老就乐了。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