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资讯 > 热点关注

关注儿童糖尿病并发症刻不容缓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张晨时间:2011-07-04 点击: 标签: 儿童糖尿病   青少年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上虽然不是最高的,但由于人口众多,患病的绝对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特别是在我国的大中城市明显上升。其中1型糖尿病大部分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儿童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病程长,早期就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着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案例解读:
  1.小明今年6岁了,9月份该上小学的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一个月前,他因为酮症酸中毒而被送往了医院,经医生诊断,证明小明患上了1型糖尿病,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给本来快乐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小明的妈妈难过的说,那天孩子突然觉得恶心,而且还呕吐,我们很着急连忙送往了最近的医院,谁知竟是得了糖尿病!
  2.小群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墩,12岁的他身高1米6,体重居然有80多公斤。两个月前,小群妈妈带他去医院做体检,因为小群的妈妈患有妊娠糖尿病,所以医生也建议给小群查个血糖,结果小群的空腹血糖居然达到14.3mmol/L,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  
  儿童患糖尿病的征兆   
  1型糖尿病目前不太容易找到高危因素,但儿童2型糖尿病的很多高危因素已被发现,常见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种:过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性糖尿病;有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孩子出现以上高危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就应定期带孩子去内分泌科,监测血糖、尿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温馨提示:当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应及时就医。
  1.多尿、小便频,有些大孩子,表现为已很多年不尿床,现在尿床又反复出现;
  2.经常口渴,有时夜间也要起来喝水;
  3.食量大增,饥饿感增强,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
  4.容易疲倦,喜欢在家里拒绝外出,喜欢选择室内娱乐活动,喜欢蹲着、坐着,并经常喜欢躺着看电视;
  5.体重骤降,有些孩子一直在控制饮食,但效果并不理想,突然出现体重下降;
  6.视力模糊;
  7.皮肤和阴部瘙痒或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往往表现为腹痛和呕吐,因进食不足和反复呕吐使血糖水平暂时下降,或因肾糖阈异常,而出现尿糖阴性的表现,容易导致漏诊;
  8.伤口较难愈合,特别是伤口反复感染、渗出、久不愈合;
  9.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快而深、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儿童并发症都有哪些?   
  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会对患儿生命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值得医生、家长及教育者给予更多的重视。1型糖尿病患儿对胰岛素一般都教敏感,在治疗过程中,剂量掌握不好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反应多出现于胰岛素作用强时,正规胰岛素多在注射后3~4小时发生低血糖反应,中效或长效者在夜间或次晨早饭前出现,表现为苍白、软弱、倦怠、头晕、饥饿或出汗、心悸,甚至抽搐、昏迷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种反应,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及时给予救治。糖尿病久病后常伴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时导致酸碱平衡失调而危机生命。如能及早防治,严格和持久地控制高血糖,加强护理,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并发症之胰岛素反应——低血糖症  
  糖尿病的特征是血糖过高,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但是使用不当亦能导致血糖过低,找出所谓“胰岛素反应”或“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当血糖值下降至低于某一水平时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症状的多少及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血糖水平,是因人而异的。大部分的儿童,在血糖低至3.0~4.0mmol/L时,便会出现症状。
  低血糖症的原因:注射过量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进食,或没有进食含足够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注射胰岛素后,进行比平常消耗量大的运动。平常血糖控制得很好的病人,尤其容易因为发生后两种原因而出现低血糖症。
  低血糖的表现
  低血糖表现为心跳加速、手颤、出汗、面色苍白、麻痹感、颤抖、焦虑、虚弱、恶心、呕吐、头晕等。在婴儿期,这些症状可能不明显,可表现为呼吸暂停、拒绝进食、软弱小发作、肌痉挛抽搐、嗜睡、低体温和痉挛等非特异的表现。
  导致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1.为了维持一定的血糖值,当血糖下降至危险水平时,身体会分泌一些与胰岛素相抗衡的激素,其中主要有肾上腺素,它能导致心跳加速、手颤、出汗等症状。
  2.由于血糖是脑细胞的主要燃料之一,血糖不足,脑细胞不能正常运作,便会出现头晕、抽搐、神志失常等症状。脑细胞长时间缺乏葡萄糖作为燃料,会受到一定的损害。6岁以下的孩童,由于脑部正处于迅速的发育期,脑细胞特别容易受损,所以应尽量避免低血糖,最好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把血糖保持在4mmol/L以上。
  低血糖症一般可以划分为轻微、中度、严重三个级别,分别表现为一些症状。
  另外,由于有些病人低血糖的症状不一定明显,如果在测试血糖时,发现血糖值低于3mmol/L,亦应作为低血糖症处理。   
  轻或中度低血糖症的处理   
  1.立刻给病人服食高糖食物,最好是含有一定浓度糖的水或其他流质。
  2.若五分钟内症状仍未有改善,可以再给病人一份高糖食物。
  3.血糖回升后,应提早进餐(轻微低血糖症)或先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的加餐(中度低血糖症),如面包、饼干、牛奶等,以避免血糖再次下降。
  4.详细记录低血糖症的发生时间、血糖值及导致低血糖的原因,以便日后复诊时和医生商讨对策。
  5.分析导致低血糖的原因。若非由于减少/忘记进食或运动量过大,则应于次日起将相应的胰岛素剂量减少十分之一。
  6.若血糖值低于3mmol/L,即使没有低血糖症状,亦应立刻服食一份高糖食物,并于次日起将相应的胰岛素机理减少十分之一。
  低血糖症的反弹现象
  反弹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身体为了维持一定的血糖水平,在血糖过低时,大量分泌了一些与胰岛素相抗衡的激素。这些激素不仅能使血糖上升(“反弹”),还会影响脂肪的新陈代谢,产生酮体。
  认识“反弹”现象的重要性,在于出现高血糖值的时候能考虑到“反弹”的可能性。比如有些病人,半夜里会有轻微的低血糖症,却由于当时睡着了而没有察觉,唯一的线索可能就是翌日造成的高血糖值。因此,若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测试一下清晨2~3时的血糖值。   
  急性并发症之儿童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指由于酮体聚集于血中而产生的酸中毒。酮体是身体分解脂肪时所产生的副产品。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是由于体内没有足够的胰岛素,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只有依靠分解脂肪以提高能量。在这情形下,只要测试血糖,便会发现血糖值很高(一般高于11 mmol/L)。同时,因酮体在尿液中排出,验尿可以发现尿酮体呈现阳性反应。
  儿童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的出现,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在新发病的患儿中,或是有意或无意不按治疗方案用药的1型糖尿病人中最常见到,而胰岛素相对缺乏则见于感染、创伤、和精神压力等因素刺激,以及人体内一些调节激素,如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皮质醇等激素的过量分泌,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当胰岛素缺乏时,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会由脂肪组织释放出来,并转化成为酮体,当其副产物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的产生超过周围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就会引起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可能需要数小时到几天,其中多尿、剧渴、恶心、呕吐和厌食为主要症状。在儿童由于麻痹性肠梗阻、胃扩张而引起剧烈的腹痛,可能会类似急腹症的表现,往往因此而误诊,但在静脉补充液体后腹痛即可消失。持续腹痛则往往提示腹腔脏器的问题,如急性阑尾炎激发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作,在静脉补充液体后腹痛仍不会消失。脱水、深大呼吸、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样酮体的气味,病情不断加重,由意识不清逐渐发展到昏迷等意识障碍,可伴有大小便失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和护理
  积极防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出现,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发生的诱因出现,当患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能擅自使用药物,以免延误治疗。
  快速补充液体,纠正休克、组织灌注不足及部分脱水,同时静脉补充胰岛素,必要时纠正酸中毒,补充钾离子,防治低钾症的出现。监测血糖和酮体,使其逐渐下降至正常。若高血糖纠正速度太快,易于引起脑水肿,表现为头痛、意识不清、嗜睡、痉挛或脑干疝从而导致死亡。因此应积极配合医生监测血糖和尿酮体。
  此时,患儿表现明显口渴,应尽量不喝水,并且禁食,防止酸中毒时出现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以及呕吐物的吸入,一起窒息。当患儿好转后,可以开始进食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钾离子,食物中选择富含钾的食品,帮助酮症后低血钾症的纠正。   
  儿童慢性并发症
  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之一,是防止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一般只会在患病5~10年以后才出现,因此在儿童较为少见。其成因至今仍不是完全清楚,但是长期高血糖及高血压肯定是成因之一,吸烟及高血脂也可能增加高血糖及高血糖对细胞(尤其是血管细胞)的损害。所以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早治疗高血压及高血脂,是防止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虽然慢性并发症在儿童身上少发,但是了解它的危害,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及家长都是十分重要的。慢性并发症可以影响身体许多器官。
  眼病的病变
  眼睛的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的可导致失明。视网膜病变分血管增生型及非血管增生型。前者尤其危险,可以引起眼内出血、视网膜脱落及突然失明。早期的视网膜病变没有症状,必须依赖定期检查才能发现。儿童1型糖尿病人应于患病5年后或11岁开始接受每年一次的眼底检查,在青春期才开始患糖尿病的病人更应在患病两年后便开始接受检查。美国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血统控制,能减少60%的视网膜病变的概率。另外,及早发现以及激光治疗,亦能大大地减少失明的危险。
  肾脏病变
  血糖过高会增加肾小球的负荷,损害肾脏内的微细血管,日积月累,导致肾功能失调,蛋白质在尿液中流失。肾脏功能日渐失调,发展成肾衰竭,出现高血压、水肿、尿素和肌酐上升等症状。最早期的蛋白质流失称为“微蛋白尿”,在这个阶段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能有效地延缓肾脏衰竭的速度。因此定期检查、及早诊断微蛋白尿、控制血压和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神经系统病变
  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影响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或自主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使肢体失去知觉、痛觉过敏或感觉异常。有些病人虽无症状(由于失去知觉而不知痛痒),临床检查时却可以发现严重的感觉障碍,这类病人最容易患上足部疾病。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是大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能造成心血管梗死、脑血管梗死(中风)、肢体血糖梗死等并发症。
  足部病变
  糖尿病人的肢体常因神经和血管疾病而出现感觉迟钝,容易受伤,伤口愈合差,肌肉萎缩、变形等问题。即使是轻微的损伤,若不及时护理,亦可以导致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另外,身体许多组织,像皮肤、筋骨、关节等,在高血糖的影响下,会较容易老化及受感染。长期注射动物性胰岛素的部位,亦可能出现脂肪萎缩或增生。糖尿病控制不好,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并发症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2.适量运动;3.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4.保持体重,避免过胖;5.不要吸烟,包括被动吸烟;6.定期检查,及早诊断早期的并发症,作出相应的质量以防止恶化。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