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知识

对糖尿病的十种误解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王建华时间:2012-07-05 点击: 标签: 糖尿病症状   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饮食

  

        教育对糖尿病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糖尿病的认识也需要拨乱反正。正确的行为,需要科学的导向,否则,人们往往会误入歧途。
  
  误解1.只要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病人血糖可以明显升高,但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因为在应激状态解除以后,这些病人的血糖多可恢复正常。所以,一定要在排除应激因素影响以后,多次复查血糖均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才能最终确诊为糖尿病。
  
  误解2.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有些人体检空腹血糖正常就以为自已不是糖尿病,其实未必。因为空腹血糖正常,但如果餐后血糖很高,同样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这种情况多见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因此,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餐后血糖情况,以避免漏诊。
  
  误解3.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必须尿中有糖,否则就不是糖尿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血糖在肾脏的排泄过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血糖浓度、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和再吸收能力。如果肾脏对血糖的滤出能力降低,而对滤出血糖的再吸收能力尚好时,血糖浓度虽高但无尿糖,医学上称之为“肾糖阈增高”;反之称为“肾糖阈降低”,即血糖浓度正常,尿糖却呈阳性。肾脏排糖功能不正常的人,尿糖检查不能准确反应血糖浓度的真实情况。因此,我们不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误解4.糖尿病一定有“三多一少”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导致“三多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血糖。血糖升高造成大量糖分从尿中丢失,带出了大量水分,一方面造成了体内脱水而口干多饮,另一方面大量营养物质丢失而使人易饥多食。一般说来,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以上,尿中才会出现糖,进而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对于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 mmol/L,但低于10 mmol/L的患者,尽管其“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同样也要诊断糖尿病。记住:“三多一少”症状只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线索,最终确诊还是应以血糖为准绳。
  
  误解5.儿童糖尿病都属于1型(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过去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都是1型糖尿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剧增,儿童2型(旧称“非胰素依赖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多。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遗传,常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食品,营养过剩,活动少而喜欢长时间静坐看电视、玩游戏等有关。现任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卡夫曼是一位小儿内分泌专家,他指出,2型糖尿病已是美国儿童的一种流行病,在过去10年中,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了33%。我国儿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明显上升。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青少年糖尿病协会第30届年会上,国际医学界人士对儿童2型糖尿病这个日趋严重的问题也深表关注。
  
  误解6.成年期发生的糖尿病肯定是2型糖尿病
  人们一般认为,到成年期才发生的糖尿病应该是2型糖尿病。殊不知,还有一种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所谓“1.5型糖尿病”,它的学名叫“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英文简称为LADA)。它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呈阳性。但它起病又具有迟发、隐匿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须使用胰岛素,这点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所以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目前估计,LADA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约占10%~15%。对于这部分病人,应争取早期确诊,尽早使用胰岛素,以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