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知识

治疗糖尿病,仅仅是控制血糖吗?

来源: 作者:时间:2008-08-15 点击: 标签:

    在胰岛素成功用于临床和各种口服降糖药陆续问世的几十年时间里,对糖尿病的治疗全世界都在实行一种模式,那就是常规治疗或称作一般治疗,以控制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和不出现酮症酸中毒为目标。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颁布了新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特别是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国外医学界开始了对糖尿病的重视和重新认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发现,虽然许多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即没有“三多一少”中的任何表现,但是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的严重损害和糖尿病足,另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心梗、中风和因下肢的动脉硬化闭塞而截肢。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要比没有糖尿病的其他人群减少了十几年。也就是说仅仅控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而且不能显著辟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由于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并且也是目前该病的唯一诊断标准,人们开始争议: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否可显著降低并发症?有人提出:对待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不行,要实行强化治疗,即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才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循证医学要求这一推论要有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长疗程的临床试验数据才能成立。所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美开始了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研究),而欧洲开始了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的大规模长时间的糖尿病临床试验,研究证明: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都能显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但对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并不十分明显。这里所谓的糖尿病“强化治疗”,就是在治疗过程中经常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髓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胰岛素注射量,力争把“四点”或“七点”血糖的平均值控制到8亳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最好不超过6,5%。总而言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着跟点就是严稽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在病因、病理、病机等诸方面,与1型糖尿病有着本质的不同。只是在血糖升高这一点上两者有相同的表象,而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恰恰单纯根据血糖,所以才把两者放到了“糖尿病”的这一范畴中。所谓2型糖尿病,是出现糖代谢调节失代偿并达到糖尿病生化诊断指标时代谢综合征的一种特殊表现过程,除血糖明显增高外,大多还存在高体重、高腰围、高血压、高血脂(脂代谢紊乱)、高血粘度、高血凝状态、高炎性反应、高尿酸、高微量尿蛋白、高内脏脂肪、高胰岛素血症等异常变化中的至少两项以上,不能把2型糖尿病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血糖升高的疾病仅简单给予降糖治疗,要实施超强化治疗,全面控制代谢紊乱,修复机体受损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才能真正有效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004年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丹麦Steno-2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比单纯控制血糖者显著降低。
  早在1988年,就有人指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人们认识到上述疾病的“共生土壤”就是它们有着相同的或相互关联的致病基因,这些致病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会首先导致体内的一种异常病理生理学改变即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由胰岛素抵抗所启动的体内一系列代谢异常若不及时纠正就会逐渐导致上述疾病的发生。既然胰岛素抵抗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所以后来就把糖调节受损、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高内脏脂肪)、脂质代谢异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多)、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促凝血状态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体内低度系统性炎性反应、高尿酸血症等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又叫作代谢综合征。最近,国际糖尿病联盟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的基础上,新制定了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共识定义”,把易于早期识别和评定的“中心性肥胖”列为第一重要指标。
  机体之所以出现早期的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细胞代偿性工作的结果。胰岛细胞对周围微环境中血糖的浓度变化最敏感,由于胰岛素抵抗——也就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生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不能及时进入细胞代谢而滞留在血液和细胞外液中,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持续刺激使之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平衡存在的胰岛素抵抗。但胰岛素生产线的有序运转会被超负荷的工作量打乱,生物活性较低的胰岛素原和前胰岛素也被大量分泌出来,所以有些人虽然胰岛素水平很高但血糖不降。当代偿分泌的胰岛素的质和量下降到不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时,就出现了糖调节受损(1GT/IFG)或2型糖尿病。一旦到了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代谢调节失代偿时,其他的代谢紊乱也就接踵而至,有的甚至早就存在了。正是这种广泛的代谢紊乱使得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受损,机体各组织器官间信息不灵,沟通受阻,调节不力,应急反应迟缓,并进一步导致器质性病理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
  要想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以及部分1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在糖尿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尽早实施超强化治疗的理念,全面监测,个体化治疗,超越降糖,综合控制。所谓糖尿病的超强化治疗,就是除了严格控制血糖以外,还要严格控制体重、降低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促血凝状态、弱化炎性反应、减赊高内脏脂肪,修复受损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治疗已经存在的各种病理损伤,使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
  人类健康的保障有六个环节,即改善生活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疾病预防、疾病治疗、患者康复和长期护理。遗憾的是目前大都把着眼点和花费放在了第四个环节即疾病的治疗上,本文所阐述的“糖尿病的强化与超强化治疗”也是在治疗这个环节上的新理念,而前三个环节可以说无论对政府、组织、个人,特别是对个体,都是低成本高产出的环节,如能在这三个环节上加大投入,就能大大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占人类糖尿病差不多95%以上的2型糖尿病是一类可以预防、可以治疗并且大多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几乎99%的患者都成为了终身病,很多人在出现了心、脑、眼、肾、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后才确诊,实在令人痛心。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上述六个环节都密切相关,如能把亚健康、保健医学和疾病预防的理念深入人心,即使得病也能在“强化”和“超强化”治疗的理念下有效控制病情,不但能堵截2型糖尿病的发病,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