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知识

从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认识、行为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盲区 

来源: 作者:时间:2008-07-29 点击: 标签: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药物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目前,在我国能长期理想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多,给国家、社会、个人造成很大的影响。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尚存在一些盲区,现总结如下。
  
  盲区1:忽视糖尿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90%糖尿病患者家属未系统地接受过糖尿病教育,亦不认为自己需要糖尿病教育;仅有20%家属能大致掌握患者的病情,但不能完整分析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有3%患者家属能持之以恒地与患者一起制定饮食、运动计划,90%患者对控制血糖信心不足。笔者对120例住院患者家属进行面对面地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患者医嘱依从性、病情控制、战胜疾病信心明显提高。
  糖尿病治疗所要求的饮食、运动方式与病人家庭习惯的生活方式常有较大的差别,而改变生活习惯并非易事。家属最了解患者家庭社会情况、文化背景、个人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需求情况。对糖尿病患者家属的教育,让家庭成员参加,可以在生活的每个方位、每个阶段予以关注,共同参与生活方式的干预,给予鼓励和配合,有利于新习惯的建立和坚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治疗的达标。
  
  盲区2:忽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教育
  
  心理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常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或单独药物达不到的效果,部分轻度患者单独心理治疗就可起到降糖目的。
  在健康教育中要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焦虑、恐惧、悲观的患者不能急于灌输知识,特别是并发症,应首先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增进医患感情交流,让患者接受医者,接受疾病,再着手健康指导。对满不在乎者则需用实例来引导患者珍惜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盲区3:忽视糖尿病教育的个体化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的一步。饮食控制不是不吃、饿肚子,没有哪一种食品或坚果是不可以吃的,只是必须控制总量,而总量也是因人而异,与运动多少及体重有关。因此,健康教育时,除结合患者体重、生活方式、运动量等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外,需介绍一些营养学知识,定时定量,多样性饮食,少吃“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应告诉患者每周运动几次,每次运动多长时间,具体需要减少多少千克体重。
  
  盲区4:忽视并发症知识的宣教
  
  各种并发症发生致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生活质量非常低,就诊的欲望特别强烈,造成高成本投入,低效益回报的治疗,经济、精神双重压力更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改变这种局面的只能是教育患者早期识别并发症的发生,并有适当的自我防护措施。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
  
  盲区5: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连贯性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治疗手段贺穿终身,糖尿病教育也是一项持久的、系统的、连贯性的工程。国外采用的教育形式可分为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多为3种并用。集体教育属于开放式教育,多用演讲会、沙龙、俱乐部、电影会、试餐会等方式进行宣教、解答,亦可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进行。小组的形式自由,可为病员间的交流经验,互教互学。单人教育一方面对有一定文化程度或有一定糖尿病知识的病人,结合各种技术指导对患者进行更深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伴有活动能力丧失,文化程度低,语言障碍或个人隐私情况较多者,要反复耐心教育,用病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解。
  目前我国在大医院基本已开展各种糖尿病教育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许多中小医院,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这种集体教育方式非常缺乏,而我国门诊医生一天面对的病人数量众多,依靠门诊就诊时的几分钟时间不可能让病人得到满意的教育,社区服务网络在部分地方尚未健全,导致一方面病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社区服务部分闲置,资源浪费。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