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治疗 > 降糖药

二甲双胍:降糖兼护心血管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黎春辉时间:2013-06-27 点击: 标签: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同时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尽管二甲双胍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它仍存在不良反应。本期为您解答如何安全有效应用二甲双胍,临床医师和药师应该掌握和注意哪些事项。

  

  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是降低胰岛素抵抗,既不加重胰岛B细胞负担,也不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其主要通过作用于肝脏靶点,抑制肝糖的异生,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增加骨骼肌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脂肪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抑制食欲,减轻体重;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实现降糖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使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使病情稳定;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磺酰脲类药物效果不好的,可加双胍类药物。

  日剂量2000mg,有效护心血管

  二甲双胍药物效果具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随着药物剂量增加,降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更明显。日剂量≥1500mg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实二甲双胍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心血管事件,大血管获益显著。建议二甲双胍的剂量为1000mg/次,2次/日,可使降糖效果达到最大,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小;如再继续增加剂量,糖化血红蛋白不会进一步下降,反而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应增加。

  须注意的是,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使用时药量应酌减,且应保证患者血肌酐清除率(CCr)在正常范围内。还应避免与碱性溶液或饮料同时服用。由于二甲双胍可影响小肠上段对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吸收,因此维生素B12、叶酸、铁缺乏的患者禁用。

  低剂量服用,避免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患者可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少、口腔金属味等表现,通常出现于初始治疗阶段,且为一过性,可在继续治疗中自行缓解。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可减少用药剂量,从低剂量开始,饭中或饭后服用,坚持服药可使胃肠道症状减轻或消失。服药期间每日饮水量不应<1.5L;或改变药物的剂型,使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能更安全有效地避免其胃肠道反应。如二甲双胍缓释片,能延缓药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使药物恒定、平衡、持续的释放递送到胃肠上部的吸收位置,延长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减少服用次数及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特别适宜于胃肠溃疡患者。

  二甲双胍较罕见的也是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约为0.03%,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神志障碍。由于存在肝脏疾病是二甲双胍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而且其主要以原形由肾排泄,可在体内大量积聚,任何缺氧状态都可加重、激发乳酸酸中毒的发生。当患者合并有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贫血及缺氧状态,或剂量过大时均,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此,二甲双胍禁用于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任何缺氧状态存在者;也不宜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严重失血、贫血、全身情况较差患者(如营养不良、脱水)。

  药物作用有禁忌,联合用药须谨慎

  二甲双胍口服后,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少,不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原型经肾排泄,绝大部分经肾小管分泌。当西咪替丁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可使二甲双胍的肾清除率减少,24小时排泄量减少27%,使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50%,因此应尽量避免两者联合应用。

  头孢氨苄可抑制二甲双胍肾清除,血药浓度峰值(Cmax)增加34%,AUC增加24%,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硝苯地平可促进二甲双胍的吸收,可使二甲双胍Cmax增加20%,AUC增加9%,联用时应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与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强华法林抗凝血作用,应减少华法林剂量,防止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含碘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与二甲双胍合用可导致乳酸酸中毒和急性肾衰竭,因此在应用注射造影剂前48小时停用二甲双胍,禁止两者合用。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的代谢。在用药期间饮酒,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因此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 

文 黎春辉(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临床药学室副主任药师)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