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检查

血胰岛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作者:时间:2008-10-28 点击: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检测除了需要化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外,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血糖控制的金指标,能体现患者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也应该每两到三个月复查一次。高血压、血脂异常症作为糖尿病的姐妹病,血压和血脂指标也是需要经常注意的。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同样应该引起大家重视,一般要求至少半年到一年检测一次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另外,还有两项检测也很重要,那就是糖尿病患者常需要到医院进行的血胰岛素和C肽的检测。
  
  血胰岛素检查
  血胰岛素检查,可以判定糖尿病患者是1型患者还是2型患者。主要适合于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抽血进行测定,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应该为5~30μu/ml,而餐后水平应比空腹高出4~5倍。如果病友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就称之为绝对缺乏,可见于1型糖尿病;如果并没有明显减少,而表现为血糖升高,就称为相对缺乏,是因为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环节出现故障,常见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友。
  血清胰岛素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胰岛素分泌水平检测。一般常与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同步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判别预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几种病情类型
  首先是胰岛素抵抗型(分泌增高型),表现为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和高于正常,进食后胰岛素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表明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和偏高,提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此型多见于肥胖的糖尿病人。治疗主要以平衡饮食或增加运动量为主,不用药或仅用胰岛素增敏剂即可,以最大限度减轻胰岛负担,有利血糖长期稳定的控制。
  其次是胰岛素释放障碍型,表现为胰岛素反应曲线呈迟缓上升,高峰后移,病人多为消瘦或40岁以上的中年人,胰岛病变大多轻微,为β细胞功能障碍型,此型病人除平衡饮食和增加运动量外,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为主,适当加用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药物,可以改善胰岛素高峰时间,使胰岛素释放趋于正常。
  再次是胰岛素分泌缺乏型,多见于青少年或2型糖尿病后期,胰岛素分泌曲线低下,应接受胰岛素治疗,在治疗中还应适时进行血胰岛素分泌水平测定,以监护病情发展。
  另外,还可表现为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存在,多见于2型糖尿病中后期,此类病人早期虽是胰岛素抵抗,但却长期应用刺激胰岛素的药物,致使胰岛素功能逐步衰竭,最终可导致体内胰岛素的缺乏。此类病人应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减轻胰岛负担,待血糖控制后,再逐步减少刺激胰岛产生胰岛素的药物。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