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血糖仪 > 血糖监测

糖尿病社区干预:自我血糖监测“5+1”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李媚时间:2013-06-16 点击: 标签: 糖尿病干预   血糖监测   血糖仪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社区干预的重要环节。随着自我血糖监测的普及,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依据,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高/低血糖并及时干预。那么,自我血糖监测中有哪些技巧与注意事项?如何做好血糖监测记录?本期将逐一解答。

  【受访嘉宾】孙家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郭金凤(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

  血糖监测5细节

  1.选择仪器

  血糖仪的选择主要应从5个方面来考虑:

  ①操作简单,对使用者技术依赖性低;

  ②需血量少,最好采血方式为虹吸式;

  ③反应时间较短;

  ④大屏幕显示,读字清晰;

  ⑤厂家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血糖仪的保养也很重要,应按照说明书要求,对血糖仪定期清洁,避免灰尘、纤维、血渍等影响,可定期使用专用标准测试液进行校正。另外,要注意试纸有效期,仪器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同时定期更换电池。

  

  2.掌握时间

  空腹:空腹血糖是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常用监测指标,主要指停止进食8~12小时后所测量的血糖。若患者血糖水平较高,建议重点关注空腹血糖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空腹血糖值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不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血糖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空腹血糖相对于餐后血糖更稳定且重复性较好。空腹血糖作为一天血糖变化的起点,与餐后血糖有着密切关系。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因此,无论是血糖监测还是血糖控制,建议均从空腹血糖开始。

  三餐(早、中、晚)前:餐前血糖可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有助于指导患者调整摄入食物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口服药物用量,尤其是具有低血糖风险者,应监测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餐后2小时血糖可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餐刺激后,胰岛β细胞的分泌能力)、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效。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帮助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若不结合糖耐量试验,许多糖调节异常者和糖尿病患者可能被漏诊。因此,监测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另一方面,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意义。

  睡前:睡前血糖可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可用于指导夜间口服用药或注射胰岛素,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患者。

  凌晨1~3时:凌晨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监测凌晨血糖监测有助于鉴别早晨空腹高血糖的是由黎明现象(正常人凌晨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生成增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还是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由于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调整血糖,产生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引起的。

  3.牢记步骤

  自我监测血糖一般步骤如下:

  从试纸瓶中取出一条试纸,盖上瓶盖,然后将试纸插入血糖仪的试纸插口,血糖仪将自动开机,确认血糖仪屏幕上出现的4位数字与试纸瓶上的数字相同。

  待血糖仪屏幕上出现闪动的血滴时开始采血,将血样轻轻点于试纸点样区的边缘或上方,确保血样一次填满整个点样区。

  10秒后检测结果将出现在屏幕上,记录监测结果,取出试纸,血糖仪自动关机。

  注:该步骤由于血糖仪不同,可能有所变化。  

  4.正确采血

  采血前可先用温水洗手,擦干,用酒精消毒待手指自然干燥。保持被采血手臂下垂10~15秒,用采血笔在指端两侧部分采血(手指两侧的神经末梢分部少,痛感较轻)。

  由于采血过程是创伤性操作,容易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以及疼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检测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患者的真实血糖水平,且患者越紧张,越容易引起误差。因此,同一时间2次针刺采血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此时应以第1次采血检测值为准。

  

  5.控制误差

  避免下列因素可能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采血后用力挤压指尖以形成血滴;

  使用静脉血加样或二次加样;

  在血糖仪屏幕出现血滴符号前加样;

  给指尖消毒时,错误地使用了碘酒、碘伏等含碘的消毒剂;

  试纸超过有效期或没保存好,造成试纸被氧化、失效等;

  测试前忘记将血糖仪代码和试纸调到一致;

  采血量不够;

  酒精消毒后手指未干即开始检测。

  在血糖测量过程中,须留意可能造成检测误差的因素,尽量降低误差出现的几率。

  血糖监测1备注

  不合理的饮食或饮酒、过度运动、药物影响(包括降糖药和其他药物)、情绪波动(如愤怒、激动等)、某些应激情况(如发热、呕吐等)、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病、肾病)均易引起血糖波动,须留意以上因素。

  若连续出现2次无法解释的低血糖、连续2天高于控制目标值的血糖、血糖>13mmol/L(240mg/dL)伴有高血糖症状等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寻求正规医疗帮助。

  此外,维生素C对血糖监测结果也有影响。维生素C是很强的还原剂,在服用维生素C的过程中,同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可使血糖结果异常偏低,而此时患者可能并无低血糖症状与体征。另外一种可能,患者已有低血糖症状,但血糖仪检测结果显示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能是患者原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当血糖突然降到相对低的水平(不一定<3mmol/L),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按低血糖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相关链接<<<

  自我血糖监测记录

  血糖监测记录对是血糖自我监测中的重要一环。完整的血糖监测记录应包括测血糖的时间、血糖值、进餐情况及进餐时间、运动量及运动时间、用药量与时间(如胰岛素量与注射时间)、特别事件(如腹泻、发烧等)等。

  血糖监测的记录方案因人而异,因需变化。刚开始用药时,一天测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还要测凌晨1~3时的血糖。这样可以了解血糖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使医生和患者对血糖控制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治疗方案作出针对性调整,有助于尽快降糖并保持平稳。

  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待血糖控制平稳后,建议每天自测血糖至少3次。非胰岛素治疗者,待血糖控制平稳后,血糖监测频率根据治疗方案和控制目标的需要进行调整,建议一天测4次,即空腹(早餐前)、三餐后2小时,每周只需测1~2天。

  另外,如遇到感染、加减药物等情况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经常有低血糖或高血糖时),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应适当增加。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