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血糖仪 > 血糖监测

怎样选择糖尿病家庭血糖监测工具?

来源:糖尿病网 作者:时间:2011-11-02 点击: 标签: 血糖仪   血糖仪检测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可能每次都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测,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在家中自备了血糖监测的工具,这其中包括血糖仪、血糖试纸。但是对哪一种监测的效果更准备、更实用,很多患者还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来对家庭血糖监测工具的选择来作一了解。

      1、什么是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检测是必须的吗?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但在我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做到使用医院专用的快速床边血糖监测系统来监测住院患者的血糖变化,而是使用个人使用的血糖仪监测血糖。此外,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不能负担购买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的费用,在医院的门诊也使用个人血糖仪检测门诊病人的血糖。

        据专业研究显示,自我血糖监测在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注射胰岛素的强度不一样,主要根据血糖监测的数值来决定胰岛素的注射量。强化组要求每天自我血糖监测4次以上,并根据此结果调节胰岛素剂量、饮食和运动。研究完成之后,积累下来的血糖监测次数是30多万次。在另外一组,主要目标是控制高血糖,让病人没有症状,每天注射胰岛素1~2次,或者进行血糖监测,或者是尿糖监测。

       在这种不同的治疗模式下,人们看到了强化血糖控制的益处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同时研究也提示我们,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中,血糖的监测目的不仅是要发现高血糖,而且越接近于正常的血糖控制的时候,越要注意发现低血糖。根据低血糖发生的情况来调整治疗,和发现高血糖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2、监测产生误差?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

       自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血糖仪问世以来,血糖仪经过多次革命性的改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血糖仪不仅在外观作了重大人性化改进,更在精准性上做足了文章,使血糖监测数据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血糖仪需血量也从原来的20μl减至1μl左右,反应时间从最早的2分钟减至5秒左右,大大减轻了病友的痛苦,也提高了大家监测的频率。然而时间越短、血样量越少,对仪器的挑战就越大,在技术层面已达到或接近极限。

         把血糖仪称作“血糖监测系统”可能更为贴切,它是一个完整的采血、检测、分析等过程的综合反映,仪器只是一个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检测器,主要技术含量都在一张张小小的“塑料片”内部,而试纸的核心就是生物酶,不同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也各不相同。患者若能自我了解不同酶的特性,对于血糖监测的准确性提高也极为有益。

      现在血糖试纸常用酶主要为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脱氢酶两种,各有特点,对氧含量、药物、其他糖类物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血氧含量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试纸也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般应在开封后3~4个月内用完。

      相比之下,葡萄糖脱氢酶不受血液或空气中氧分子的干扰,试纸一般可以使用至标明的有效期,但是由于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辅酶和介质的参与,有些辅基如吡咯喹啉醌(PQQ)可能与注射用麦芽糖、口服木糖和半乳糖发生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升高,所以除应用含有上述糖类的特定患者之外,葡萄糖脱氢酶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合适的患者。

      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原理不尽相同,检测方法也不同,只有了解了仪器工作的原理后,在选用时,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临床药物、病人体内成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得血糖检测的数据更加精准。

     今后血糖仪的发展趋势是:采血部位的改变,采血与测定一体化,可重复测试的感应技术,用组织间质或体液作为葡萄糖检测的样本,埋入式针头或感应器,无创伤、无样本、红外测定等,这当中会克服很多困难,因为在减少病人痛苦的同时,还要能为临床所用。

      自我血糖监测在现代糖尿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个人用血糖仪的年销售量接近80万台,血糖试纸的消耗量也接近3亿条。因此,在糖尿病的管理中,科学和合理地使用血糖仪和自我知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