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治疗 > 胰岛素

胰岛素与糖尿病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时间:2010-04-09 点击: 标签:

  
    7、  短效或速效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制剂的胰岛素泵
    8、  睡前或早晨皮下注射一次长效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制剂,白天三餐口服降糖类药物。
    传统实行的餐前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方案的缺点是在于午夜升高血糖激素的分泌会导致空腹高血糖,因此,在睡前应加注一次中、长效基础胰岛素较为合理。
    目前,我国临床上第3种方案的应用最为普及。设计思想似可理解为:假定早晚餐分别在早、晚7点钟进食,早餐前注射的预混胰岛素内所含的短效胰岛素解决早餐后的高血糖,部分地解决午饭后的高血糖。所含中效胰岛素解决白天12小时的基础血糖。晚餐前注射的预混胰岛素则各自解决晚餐餐后的高血糖和夜间12小时的基础血糖。这个方案的优点可以比传统注射短效胰岛素省去了1至2次注射次数,方便了病人。但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的缺点是部分病人午饭后的餐时高血糖得不到明确满意控制的保证。其次,预混制剂内所含的中效胰岛素还存在作用时间短、峰值明显、易诱发低血糖以及存在个体内变异大等缺点。实践证明,这一方案的血糖水平的稳定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尤其,血糖较高,胰岛功能很差的病人,早晚2次注射预混制剂对于午餐后血糖的控制较难。此时宜在午饭期间加口服药,或改用3餐前注射预混制剂的第4方案。第3、第4方案中如采用含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预混制剂的效果则优于含短效胰岛素的预混制剂。第4方案中,如采用50R或优泌乐50,则属于强化治疗。总的来说,第2方案优于第1方案。第4方案优于第3方案。第6方案优于第5方案。人胰岛素优于猪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优于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优于传统中效或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
    理论上,第6、第8种方案比较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特点,有利于解决普遍存在的餐时第一分泌相的缺陷或缺失,克服餐后高血糖毒性的危害,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但由于注射次数过于频繁;其次胰岛素泵,价值昂贵,操作烦琐,合理设置必须得到专家指导,一旦出现机械故障,则导致意外中断治疗等问题,因此难于被多数病人接受。
    作者在临床上采用每天注射一次重组甘精胰岛素的第8种补充治疗方案。根据情况,三餐加服二甲双胍,短效促泌降糖药、如瑞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本方法操作简化,胰岛素用量小,较少导致体重增加,较少低血糖反应,较易被病人接受,并取得较好的血糖稳定控制的治疗效果。
    所有胰岛素注射方案并不排斥同时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尤其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a糖苷酶抑制剂的合用。
 
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
    1、    除了普通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可同时供皮下和静脉输注以外,其他均须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的轮流部位位于腹壁、上臂外侧、股前外侧或臀部均可,但以腹壁吸收最快。1个月以内不要在同一点重复注射,避免发生皮下脂肪垫或硬结,影响吸收和疗效。不宜在硬结上或皮下脂肪垫处注射。预混制剂在每次注射前,应充分摇匀后即刻注射。
    2、    胰岛素注射时间应和进食时间相衔接。胰岛素平时呈无活性的6聚体状态,从6聚体胰岛素分解为单体活性胰岛素需要30分钟左右时间,因此短效普通胰岛素应在餐前30分钟左右注射。速效胰岛素解聚迅速,应在餐前、餐中或餐后即刻注射。第4方案的注射间隔时间应为12小时。长效胰岛素应每天固定在晚上或早上注射一次。注射了短效普通胰岛素,因故延迟吃饭,可引起低血糖。用饭前忘了注射,再补充注射则会影响疗效。饭前血糖很高的病人,短效胰岛素应提前在饭前45分钟注射。饭前血糖水平不高或接近正常的病人,应推迟在饭前15分钟注射。
    3、    胰岛素用量应该在进食和体力活动定时和定量的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谨慎地逐步增加,剂量增加过大、过快容易引起低血糖危害。目前主张胰岛素剂量不宜过分积极,以免低血糖不利影响。接受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尤其脆性型病人,应常规在身上备带糖块,应急低血糖发生。剂量减少时同样需要谨慎,以防血糖反弹。
胰岛素在使用中,应在监测血糖情况下随时调整剂量,如糖尿病人合并感染、患病或应激状态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应相应增加注射胰岛素的剂量。
    4、理想的基础血糖水平波动范围不应超过1.7毫摩尔/升。异常水平基础上,增高幅度超过1.7毫摩尔/升以上应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剂量增加10%,正常水平基础上,降低幅度超过1.7毫摩尔/升剂量应减少10%。
    5、糖尿病病人孕早期,可能存在早孕反应,进食少,胰岛素剂量较少,中期胎盘分泌多种激素拮抗胰岛素,剂量增加,而分娩后一般须要减量或停药。
    6、早餐前空腹血糖超标的病例,应常规抽查午夜0点至3点血糖,如增高,则系“黎明现象”应增加胰岛素剂量。如低血糖,则系“苏木杰现象”,应减少晚间胰岛素剂量。警惕把早晨空腹高血糖误认为都是胰岛素剂量不足而加大胰岛素剂量,导致加剧低血糖的危害和危险,而低血糖是可以没有自觉症状的。
    “黎明现象”的发生机理是午夜后黎明期间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而病人的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不能控制升高的血糖,导致清晨空腹血糖进一步升高,是“高后高”。苏木杰现象的发生机理是由于胰岛素用量过大,午夜后发生低血糖,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反应性分泌增多,导致清晨血糖升高,是“低后高”。
    7、    三餐前胰岛素剂量的分布一般为早餐前最大,午晚饭前较小。因为早餐前的胰岛素作用可以部分地持续到午间,以免午餐前应用相同剂量发生午后低血糖。晚间长效基础胰岛素用量一般应小于白天餐时胰岛素剂量总数的一半。
    8、    采用第3种方案时,早饭前的胰岛素剂量应大于晚饭前剂量。因为早饭前预混制剂内所含的短效胰岛素作用可以部分地作用于午饭后高血糖。如晚饭前注射与早晚前同样剂量,则易引起夜间低血糖反应。
    9、长期应用短效动物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有时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乃至一次用量高达200单位,仍不足以控制血糖,称之为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的抗原性或制剂内含杂质引起体内产生抗体而导致失效,此时可改用人工合成的重组短效或速效人胰岛素或联合口服药物加以克服。必要时可试服强的松。严重感染、酮毒症合并酸中毒昏迷或使用激素时胰岛素剂量的剧增则并非属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另一概念是指肥胖病人胰腺分泌胰岛素的数量正常,甚至增多,但作用降低。此时,可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加以克服。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