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并发症知识

远离糖尿病并发症,谨防糖尿病致残

来源: 作者:时间:2008-05-22 点击: 标签:

  
   我国目前有4000多万糖尿病病友,并且每年还以150—200万人的幅度递增,假如不接受糖尿病教育,不能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10年后将有40%的病友受各种并发症的困扰,其中5g6—1096的病友还可能落下终身残疾。也就是说,10年后可能有400万病友因糖尿病致残。
  残疾人作为社会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然而,我们更希望现在还“健全”的病友们不要走上这条痛苦之路。
  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就此,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武宝玉大夫呼吁:糖尿病病友应尽快”扫盲”,以消除对糖尿病的无知,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让病友学会如何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实现远离残疾、享受健康生活的目的。
  
  糖尿病并发症是致残的祸根
  
  糖尿病常发生大血管、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正是致死、致残并造成医疗费用增高的祸根。
  武大夫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可以致残、致死的终身性疾病。然而,有许多患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缺乏防治糖尿病的知识,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未被及时诊断并得到有效的治疗,6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却浑然不觉,很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才去就医,以至落下了终身残疾。
  据武大夫介绍,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慢性并发症,其中有许多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此时即使再积极治疗,病变也呈不可逆性发展,最终导致残疾甚至致死。糖尿病致残严重摧残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开始呈年轻化趋势,在四五十岁的患者中,其慢性并发症尤为显著,也就是说,他们在人生的黄金岁月就忍受着残疾的困扰,同时也失去了贡献社会的能力。
  
  令人震惊的糖尿病致残数字
  
  武大夫告诉记者,糖尿病会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等各种并发症。他列举了几种致残率较高的并发症,其统计数字不禁令人震惊。
  1.糖尿病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至1J 30%一40%、60%一70%和90%。其中较为典型的足部感觉神经病变可导致保护性感觉丧失(形成无知觉足),当足在受到割伤、烧伤、烫伤或碰伤、磨破时却感觉不到任何疼痛,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最终可导致足坏疽和下肢截肢。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典型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成年人失明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近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约有5%一1 0%的患者在5年内失明。在病程到10年和15年后,有40%一50%和70%一80%的患者会并发视网膜病变。大约有1 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出现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完全失明。
  3.糖尿病肾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在2型糖尿病.其严重性仅次子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率在病程10年和20年后可达到10%一30%和40%,且20年后有5%一10%的患者发展成终末期肾病。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40%左右将会发展为严重的肾病,以至需要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4.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可发生于足趾、整个足部甚至下肢,也常称为“糖尿病足”。因其可导致下肢截肢,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 7倍,在欧美国家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率占住院糖尿病人数的20%。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的约占1%,合并足坏疽后的截肢率占21%一66.6%,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终生的残疾和极大痛苦。
  5.糖尿病性脑中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心肌梗死等)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其中,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增加3倍,而在小于55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引发中风的危险性增加10倍。
  上述列举的这些糖尿病并发症正是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们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所以必须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要为防治糖尿病大“扫盲”

  
  武大夫介绍,WHO对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最新预测表明,21世纪2型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然而,糖尿病的可怕并不在于血糖高,而是由它引起的各种致残、致死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和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就此,武大夫认为,要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社会各界都应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糖尿病、认识糖尿病。要通过社会力量,大力组织糖尿病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对广大公众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大“扫盲”,让已经生病的人更好地控制病情,让没有生病的人远离糖尿病。
  武大夫指出,糖尿病虽然危害大,而且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它也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现在多数人对糖尿病的危害还存在认识的不足,不少人是在单位体检时才偶然发现,还有很多人是在病情严重后才去看医生,没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如此,甚至有些基层医生在对糖尿病的认识、诊断、防治方面都有明显欠缺,加之一些虚假广告的误导,这一切对防治糖尿病都极为不利。
  由此可见,面对我国目前糖尿病防治的严峻形势,尽快普及糖尿病知识,增强人们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已经成为预防糖尿病和拯救糖尿病患者的中心课题。
  
  糖尿病专家教你少走弯路
  
  武大夫告诉记者,他们在进行糖尿病教育时,常让病友做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的体验,比如模拟眼底病变,患者戴上磨砂眼镜后看东西就会模糊不清,如果模拟病情继续加重,视力就会更差,只能看见一个轮廓,看别人的五官已经很模糊。
  武大夫说:“患者往往对并发症缺乏一个直观的认识,如果让患者预先感受一下并发症的后果,患者的警觉度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家属以及社会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关注。”
  武大夫指出,糖尿病可以影响病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如糖尿病眼底并发症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就是中晚期了,甚至已经失去了治疗机会;也有的人当出现视力下降的时候往往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是”老花眼”造成的,因此开始时通常不太重视,等到有一天视力明显下降了才来医院,要知道,糖尿病眼底芮变导致的失明是很难恢复的。因比,我们特别强调应该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并且早期进行治疗。
  糖尿病足虽然不一定会影响到患者生命,但也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病变,是全世界导致非创伤性截肢拘首要原因。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那些病程长、年龄大、血糖控钊不满意、有血脂紊乱与高血压的患者,如果足部有了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意味着已面临发生溃疡或坏疽拘危险。另外,曾经有过(已经治愈)糖尿病足的患者,更要高度重视,以防再次复发。
  武大夫最后指出,对付糖尿病,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糖尿病,对糖尿病拘知识懂得越多,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要相信科学,接受正规的治疗,不要走弯路,不要去寻找捷径。概括起来就是要保证终身的饮食控制、阁极合适的运动和正确的药物治疗,要注意监测血糖,并实现血压、血脂等的控制达标。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的治疗,而不是单纯控制血糖,更重要的是并发症的防与治。总的原则是:无并发症阶段,以预防并发症发生为目标;处于并发症初期可逆阶段,应积极予以治疗,力争使病变逆转;如已处于不可逆阶段,则应延缓并发症的进展。另外,为了实现控制瞎尿病病情的全面达标,建议最好长朝去看一位(相对固定)您信得过的专科医生,因为通过这种医患的长期交往,医生会很详细、准确地了解您拘病情变化,请他来做您健康的“顾司”,您就可以放心了。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