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并发症 > 并发症知识

老年糖尿病人谨防骨折

来源: 作者:时间:2008-05-09 点击: 标签:

  

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称,年龄超过70岁且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其发生骨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0%以上。
    研究人员称,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肥胖者,这也是导致骨折的原因之一。这项研究结果表明,骨折同样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研究人员对2979名70—79岁的自愿者进行了为期4年半的跟踪调查。实验开始时,所有受试者都能行走1/4英里,并坚持日常的运动。受试者中有19%是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明显偏高,其发生骨折的危险比其它人高也64%。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更容易发生跌倒和中风,故其发生骨折的几率也明显较高。研究人员建议,对于高龄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滑。
  
  股骨颈,是指大腿骨(股骨)上端的一部分(如附图所示)。股骨与骨盆接触形成的关节我们称之为髋关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股骨颈骨折是在股骨头以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发生的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折,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1.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患者在受伤前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2.伤后患者需要长期绝对卧床,容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使其死亡率较一般骨折高得多。有报道称,其中5%~20%的患者于骨折发生一年内死亡,50%以上的生存者最终致残。
  3,由于股骨颈局部的解剖特点,骨折部位受力较大,另外股骨颈骨折后,断端血液供应被阻断,影响骨折愈合,并且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约为20%~40%。
  这些因素使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非常棘手。
  
  
  预防措施
  
  预防胜于治疗。由于治疗困难,就更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糖尿病病友而言,骨折比一般人要多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可引起骨质疏松症。也就是说,糖尿病病友的骨骼脆性增加,容易骨折。再加上年龄大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比如神经病变、视力障碍和低血糖等因素,使病友意外跌倒的可能性增加,骨折的几率也增加。
  当糖尿病合并了股骨颈骨折时,治疗就更复杂了。所以,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预防跌倒这个问题不可轻视。
  当不小心跌倒,特别是髋部着地时,建议您一定要去医院拍X光片,因为有些不完全性或嵌插性骨折在受伤后骨折端没有分离,因而症状比较轻,患者可能没意识到骨折,容易被忽视,需要拍片检查确认。
  
  治疗
  
  一旦发生了股骨颈骨折,也不要惊慌失措,积极治疗可以争取到较好的预后。
  首先,是要严格控制血糖。骨折造成的创伤会使血糖剧烈波动,糖尿病病情加重;高血糖又会影响骨折愈合。如果需要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对血糖的控制则更严格,所以需要加强血糖监测。原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病友,这时医生可能会让您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对于骨折,可能面对如下情况:
  
  1.无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
  
  可先持续牵引治疗6周。患者可取半坐位,踝关节、足趾做屈、伸运动,股四头肌(大腿前部的主要肌肉)做收缩、舒张运动。这些动作既可锻炼肌肉,又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后,根据情况,可扶拐下地。一般6个月后可脱离拐杖行走。
  
  2.明显移位的科木稳定的股骨颈骨折
  
  对于糖尿病病友合并的骨折,一般不主张开放复位(手术切开),要尽量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股骨颈骨折后有明显移位或者不稳定时,必须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手术方法有多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骨折的位置离股骨头比较近,则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性较大,日后容易发生髋关节疼痛、骨性关节炎。所以,根据病友的身体和经济条件,可考虑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当然,手术治疗后要积极预防切口感染。
  
  自我护理
  
  不论是因为骨折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长期卧床,病友和家属都需要学习自我护理,并积极与医生配合,这可以加速康复的进程。
  
  1.调整心态
  
  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时间比较长,患者要卧床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坚信在正确的治疗下,病情会一天天好转。
  
  2.饮食要兼顾营养和糖尿病控制
  
  单纯骨折的患者一般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饮食,而糖尿病病友需要控制总热量,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好食谱。
  
  3.功能锻炼
  
  卧床的病友可做深呼吸和扩胸运动,收缩、舒张大腿和小腿的肌肉,屈、伸踝关节和脚趾,或者由家人对肢体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这对于骨折的愈合和建立信心很有帮助。在进行了内固定手术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活动下肢关节。2~4个月后,患者可以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锻炼应视不同条件循序渐进。
  
  4.预防肺部感染
  
  由于患有糖尿病,在长期卧床的情况下,很容易合并感染。所以,预防感染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长期卧床的患者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帮助患者翻身的同时,护士和家属还要帮助捶背,并鼓励患者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也有利于保持呼吸道清洁。冬季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褥疮。褥疮,在临床上又称压迫性溃疡,是指皮肤破溃,继而引起皮下组织(如脂肪和肌肉等)的坏死。常因长期卧床,身体表面局部受压,导致血液循环不良、软组织持续缺血,使皮肤抵抗力降低而引起。
  
  6.预防便秘
  
  患者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每1~2天排便一次,如果3~4天未解大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缓泻药。有便秘习惯者,要进行日常生活调治,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7.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骨折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因卧床,大小便时需要别人照顾,可能会因为害十白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结果引起泌尿系感染率高。所以,要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应摄入2000毫升以上,增加排尿量,预防感染。
  患者和家属在发现患肢的温度、颜色、感觉和活动情况有异常时。以及患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告诉医生,争取尽早得到适当的处理。
  对于长期卧床,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会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家属与患者要互相理解,建立康复的信心。
  最后,我们建议,病友们平时要积极锻炼身体,强:隆骨骼,增强平衡能力,同时注意选择安全的运动方式,预防跌倒和其他突然事件的发生。
  
  预防跌倒的措施
  
  1.穿防滑的鞋。
  2.及时发现并治疗眼病。
  3.及时防治骨质疏松症。
  4.走没有冰雪的平路,尽量少走楼梯或坡路。
  5.在雨雪天气,选择室内运动。
  6.在天色足够亮的时候出来锻炼。
  7.避免到车多、人多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预防褥疮知识点滴
  
  褥疮好发部位以坐骨部位最多,其次是骶骨部位,其他部位有踝部、肩胛、脊背、脚跟等。预防褥疮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
  1.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翻身一次。用温热的毛巾擦洗及按摩骨骼隆起受压迫处,每日至少2次。如皮肤干燥且有脱屑,可涂少量润滑剂,以免干裂出血。
  2.患者如有大、小便失禁及呕吐、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擦洗干净,保持干燥。及时更换衣服、床单,褥子应柔软、干燥、平整。
  3.骨骼隆突易受压处,放置海绵垫或棉圈、软枕、气圈、支架等,以防受压。
  4.水肿、肥胖者不宜用气圈,而以软垫更好,或将软枕置于腿下,以抬高肢体,常变换体位,这些更为重要。
  5.更换体位及取放便盆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