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资讯 > 曝光台

降糖路上,如何躲避商家挖好的陷阱?

来源: 作者:时间:2010-12-21 点击: 标签: 糖尿病保健品   糖尿病广告

  

    conew_img_0719.jpg

       面对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广告攻势,糖尿病患者有几人能理性面对?又有多少人已经被假药劣药的广告“忽悠”了?他们是如何“忽悠”糖尿病患者的?糖友们应该如何防止继续被“忽悠”下去呢?

  近两年来,假药劣药引起的事故频发,笔者偶尔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信息,看到的是一片怵目惊心的景象,从去年的江西省免疫球蛋白事件和完达山药业“刺五加注射液”事件,直到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齐二药事件,一波波一幕幕都令笔者感到深深震惊。

  那么是不是这些鸣响的警钟已经对药品的销售产生了影响,假药的销售是不是有所收敛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开始新一轮的搜索,据笔者统计:在百度搜索“根治糖尿病药物”一词竟有53万4千条结果,其中以销售药品为目的的有近30万条搜索结果;在Google搜索“糖尿病/神奇”一词,有103万条结果!其中广告更是达到90%以上,规模之庞大,令人叹为观止。

  除去网络,购物解说员那极具煽动性的声音在电视及广播中反复播放;公车上,地铁里,大街头不规范的私人印刷的小报漫天飞舞,这些都是笔者亲眼目睹的事实。很多读者的来信中夹带着很多报纸复印件和产品的照片,反复的咨询着编辑们,这些药到底是不是有广告说的那么神奇呢?面对这些情况,编辑部的同仁们认为做一个相关的调查,已经势在必行。

  通过在网站论坛发帖,到医院采访时随机发放问卷,以及在参加各项糖友活动时的现场调查,此次参与回答相关问题的糖友有上千人,几乎是100%的人都听到过这样或那样关于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宣传,其中60%以上的人曾对这些宣传抱有过幻想,近20%的人曾受“忽悠”而掏钱购买过这些并非医生推荐的药物,还有2%的人受到过假药不良反应的伤害。其中被骗钱最多的糖友花费上万元,其他受骗者被骗去几百至上千元不等。

  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笔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糖尿病,到底有多少“忽悠”要借你而行?

  为何糖尿病是重灾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据《健康报》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于美国,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5%,北京市4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6%。而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就意味着将有近1亿人处于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升高或糖耐量降低)以及糖尿病状态中,需积极干预或规范的治疗。

  同时,糖尿病不能彻底根治,必须终生服药,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笔很大的花费。加之在我国糖尿病知识的普及还远远不够,很多患者对如何正确对待和治疗糖尿病并没有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断永远不会过时,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努力开发新药、解决患者痛苦、同时谋求自身发展的正规制药企业有之,而某些觉悟低下的个人或团体亦有之,为了谋取利益,他们浑水摸鱼,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张更良教授指出:以上这些就是导致糖尿病成为假药“忽悠”重灾区的根本原因。

  忽悠的的方式有哪些?“公益活动”

  同前些年宣称“某神医”发现“特效疗法”、“特效药”等不同,目前的敛财手段花样翻新,许多商业行为戴上了“公益”的帽子。例如,一家媒体刊登一则广告称免费赠送价值800余元的血糖仪,限量5000台。笔者拨通了上面的预约热线,接线人员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就宣布预约成功,让留下地址等待快递人员送货上门,但“必须”说明一点,即他们的仪器是免费的,但试纸和针头需收198元成本费。

  据知情人士介绍,血糖仪虽然售价高昂,其实成本较低,有的品牌直接就是“买试纸赠血糖仪”,但那种血糖仪质量很差,通常不能反复使用。

  除此之外,更多的人是打着“义诊”、“讲课”等旗号,行卖药、推销仪器之实。

  张更良教授说:“经常会有人以各种名义搞此类活动,还邀请各医院的专家参加,正规医院的医生一般不会见利忘义,但是有些效益差的小医院医生在利益的诱惑下可能会‘为虎作伥’,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根本就是连医师资格证都没有的‘冒牌货’。”

  所有正规医院的糖尿病教育,肯定不会卖药或卖任何设备,各医院从事内分泌科的一般在11月14日糖尿病日也都会搞科普活动,也都是纯粹的义诊。

  无毒副作用的中药抗糖

  对于中医药抗糖,医学界已经达成普遍共识,一般来说,中医药对于降低血糖指标没有显著效果,其主要作用体现在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现在的广告中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内容:祖传秘方,纯中药制剂,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服药XX分钟后即可快速降低血糖

  张更良教授指出,凡是能快速降糖的中药制剂中一定添加了降糖西药成分。关于这个问题,各大媒体已经无数次披露,今年年初的“糖脂宁胶囊”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所谓“纯中药制剂”降糖药物,千万不要轻信。

  如果未经国家批准,就在中药制剂中添加西药成分,并不向使用者说明,是违法行为。这些添加了不明成分西药的“中成药”,服用后不但不会“没有毒副作用”,相反可能会有严重后果。

  无糖食品的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已经成为一个利润最大的行业。对于糖尿病患者,最怕的问题在“吃”上,于是所谓的“无糖食品”就变得炙手可热。尤其是很多老年患者的子女家属对于此类产品最没有免疫力的,心疼患病老人不敢吃好东西,给老人买“无糖食品”成为一种心理安慰。

  然而多位专家指出无蔗糖不等于无其他单糖(葡萄糖、果糖等)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所以该类产品并不是无糖产品。还有的虽然标注“无蔗糖”,但在其配料表中却标注加有白砂糖或葡萄糖,其实蔗糖和白砂糖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另外,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虽然未使用蔗糖作为甜味剂,但却“偷梁换柱”,把蔗糖的替代品糖精充作甜味剂。实际上此类产品并不等于不合糖。

分享到:
栏目最新
热点内容